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郑和船队及宝船再研究八
赵志刚:
善渊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首席顾问
国家海洋局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中国(国家)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
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江苏省海洋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
江苏省郑和研究会驻南京联络处主任
南京大学、深圳大学等院校特聘研究员、特聘教授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研究员
中国非遗联盟高级顾问
篇幅有限,余不赘述…
据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德勃雷所著《海外华人》记载有目击者说:郑和宝船“有四层甲板,满载士卒、马匹蓄之底层,舱室客厅设于高处,华丽舒适”,“郑和富埒王侯,服饰灿烂。登陆之时,卫士、奴仆、乐师如云”(郑一均《论郑和下西洋》92页)
?大号宝船宠大的身躯(显然海上航行并不灵活)豪华壮丽的上层建筑(满载着数不清的宝物、大国的外交正使兼总兵官及众官员、随从、护卫官兵充分彰显了明帝国的大国威仪)。
强大和富裕吸引各国纷纷遣使来访。永乐执政22年期间,共有批外国使团来华,平均每年达15次之多,最多时一次19国人同时来华访问,史称“万国来朝”。长米、宽56米,排水量三千吨以上宝船不会超过四艘,中号宝船及由几十艘二千料、一仟伍佰料战座船、大量辅助船组成的郑和船队,在大海上编队航行。的确达到了人类帆船时代的巅峰鼎盛。郑和分倧船队,不排除航行到更加广阔的范围。
(中号宝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换算成今尺,长米、宽47米,排水量在二千五百吨左右,载重35吨,称五千料巨舶;二千料战船长度为63米,宽13米左右,排水量吨。一千五佰料战船长度为45米左右,宽度10米。二种均为下西洋船队主力船形)。
关于宝船,除了原有的物证:宝船厂遗址13条古代作塘、已出土的十几根11米左右的舵杆(该尺度的舵杆,也只能匹配40-60米左右木船,尚不能证明百米木船)、直径1米的木滑轮、七米长木锚、直径13厘米的船用综绳可资佐证外,还有中堡村村民陆修云兄弟收藏的一根9.8米长的绞关木(直径40公分,目前是已知世界最大)。巨型绞关木上有12个装手柄的圆孔、操纵时须24人分两拨对面站立转动铰关。大宝船上有十套左右绞关(九桅、铁锚),如果同时升帆启锚则需要人转动绞关。印证了巩珍所记录的“蓬、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的记录是真实情况的描写。从江苏、福建、云南、浙江、北京、上海等地按照等比例制做的大宝船船模来看,除了显得肥胖,似乎也并无不妥。
?明代宝船是汉楼船高大威猛;隋唐、宋舟船(龙舟、神舟、客舟)上层建筑更加讲究的集大成代表。明朝的强大,集中体现在外交上,外交的强大,体现在宝船上,体现在宝船的巨大和豪华上。
宋朝出使船神舟号、晚清到美国、英国的耆英号,在印尼沉没的泰兴号都是“二千料”近似的大型木帆船的翻版。
我们看《天妃经》卷首插图,知道郑和船队的主力船形是六桅帆船。这正是郑和船队主力船形在海上航行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80年代,有一位在清末实业家张謇的大达轮船公司工作过的海运老船工叫李元稹,他说:“当年有一种和宝船差不多宽的平底大木船,专门用来下海。他们把这种船叫‘随风相送’。与尖底船比,大号平底船有许多优点。它做工相对简单,又可以放更多货物且吃水浅,水深水浅都能走,在海上阻力小,船速快,能走八面风。这些特点与在南京造宝船的自然条件都非常契合”。
这位老船工的话,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和思考。
?其实,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在太湖、洪泽湖、淮河等流域看到多桅多帆的木船,如太湖的“七扇子”。其实所谓九桅也好,六桅也罢,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中间三根大桅。其基余桅帆都是起辅助作用。史料上宋代就有10桅,甚至11桅的木船记载。
除了63艘大船外(料到料以上),其余各类船大部是辅助船,应该主要是征用、改造而来。(如《龙江船厂志》载:永乐五年改造海运船只,备使西洋)。
郑和船队二百多艘,甚至是更多的船在大海上航行是分成多批依次航行的。由前、后、左、右战船护卫,中间帅船。船队与船拉开间距,完全是按照适合海上航行的舟师队形编队,众多小船围绕大船周围。“前后相维,左右相挽,不致疏虞”。至于“雁形编队”经过长期观察分析,认为是不可能的。“雁形图”应该是现代学者根据罗懋登小说和明末戚继光《经效新书》中的“水军阵图”想象而画出来的“效果图”,并非郑和船队海上航行的真实情景。
结论:
1、郑和大号宝船尺度没有问题。宝船是造船史上的奇迹。(罗懋登小说应摘录了《瀛涯胜揽》等资料中我们没有见到的抄本)。宝船的长宽比已经为宁波、泉州出水的宋代、元代古船所证实。罗懋登是编不出来的。(冯承均说:“罗懋登《西洋记通俗演义》所采《瀛涯胜览》之文可资征者不少,未可以其为小说而轻之”)
大船存在,除了历代造船工艺技术和造船实践的积累;还有不断出土的船舶部件遗留证实。
还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重要因素是:决策下西洋的皇帝朱棣十九岁就到北京(元大都)担任藩王,耳闻目染了元帝国的世界性文化影响力,极为推崇忽必烈,眼光胸襟非同一般帝王,好大喜功登峰造极(朱棣想在南京阳山山脉裁一块78米高3.5万吨重的神功圣德石碑,谁能想象?)
?造大宝船正是这位帝王的旨意。(阳山碑材、永乐大典、永乐大钟、下洋大船都是超出正常想像的)朱棣除了崇拜忽必烈,还崇拜唐太宗李世民,杀伐决断,血流成河。历史评价其“远迈汉唐”亦绝非浪得虚名。
2、郑和船队大号宝船仅一、二艘,最多不会超过四艘。主力船形是二千料、一千五料等适航的船形。
其船队数量在艘以上。也不排除大小总数千艘以上(原因如前述所列)。郑和航海所到国家和地区之多(明慎懋赏《海国广记》记载98国),范围之广,规模之大,航海技术运用之全面高超,时间之长,不仅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航海历史上也是史无前列的。
历史往往只露出半边脸。郑和船队大航海的伟大真相,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
我们深信,仍然会不断有新出土的(碑刻、实物)证据,以及深海大洋中出水的古代沉船以及下西洋所涉及的近百个国家、地区新的线索。使我们从文化遗产的视角,最终完全弄清楚这段伟大的航行。郑和船队、宝船的航海史实告诉我们,21世纪(海洋世纪)
未完待续…精彩下期再见!
编后记:
很荣幸
发挥中国海洋文化交流领域的蝼蚁之力虽无法撼动千年文明前进的齿轮但从未放弃对文化对文明的追求
文明,应是留给后世最重要的遗产!
文明的探求和传承,是每一代人的使命!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吾辈同力!万法归一!期待华疆之路与你相遇!
—————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