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兵败想自杀,救他的两个人都官至一品

“用将自胜、自将则败”,是曾国藩一生的“魔咒”。他三次兵败自杀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与他并称“曾胡”的胡林翼,虽然号称知兵,还编过《读史兵略》,但与曾一样,胡是帅才,帐下名将很多,自己带兵与太平军作战却成绩平平(胡早年在贵州剿匪多有捷绩,但太平军与土匪不可同日而语)。咸丰五年(),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指挥水陆各军第一次攻打武汉,结果部队大溃,他因此愤而自杀,幸亏有两人出手相救,他才自杀未遂。后来,这两人都成为名将,官至一品。胡林翼我们先来看看梅英杰编的《胡文忠公年谱》是如何记载的:“公忿武汉久不下。八月壬辰,复自将四千人渡江,思合水师取汉阳。崇、通寇闻公出,遂袭陷金口李孟群营,德安寇亦纠党还救,阻遏不能进,屯奓山。时公军欠饷逾百日。戊戌,寇至,公督军士出,竟要饷出怨言,强之战,噪而奔。公愤甚,怒马欲死敌。圉人见公意色恶,旋马向空野四五转始鞭之,马逸弗能止。临江乃遇鲍超船,诸裨将闻巡抚在,溃卒稍集,合屯大军山。”这则材料的大意是:咸丰五年八月,胡林翼带四千人攻汉阳,遭到太平军阻击,只能屯营奓山。当时胡林翼的军中已经一百多天没发军饷了,士兵们毫无斗志。戊戌那天,太平军来围营,胡林翼命士兵出击,士兵们却索要饷银,口出怨言。胡林翼强令出战,士兵们无心迎敌,一哄而散,胡军就此溃败。胡林翼气不过,想骑马冲进敌阵,战死沙场。己营已溃,敌势凶狠,这时候还往前冲,其实就是“自杀”。马夫见主帅想不开,待胡林翼上马后,马夫先让马头朝空中转了几个圈,将其弄得晕头转向,再猛地挥鞭,马猛冲而前,并没有往太平军那边冲过去,而是冲到了长江边。胡林翼无法止住。最后,在江边遇到了鲍超的战船,胡林翼得救。胡林翼收拾溃兵,移屯大军山。鲍超鲍超,时为湘军水师营官,是外江水师统领杨岳斌的部下。鲍超后来成为晚清第一猛将,他率领的霆军是常胜军,未尝败绩。其幕僚曾编《霆军纪略》,对此也有记载:“(咸丰五年)八月,汉阳陆营被围,鲍公驰援,击贼走之,并击退续至之贼。武汉之要,以金口、沌口、蔡店为最著。自上月水师回泊沌口,贼即以数干连扑高庙胡文忠公陆营,均经何绍彩等力战却之。至是,金口李公孟羣之师溃散,黄州、德安之贼分股来援汉阳。初二、三等日,贼以下游调来炮船轰文忠营帐,连伤毙左右数人,势甚危迫。鲍公以炮船飞棹往援,击贼退走。而上游德安、应城等处之贼,复由涓口、新沟、蔡店分股下驶。鲍公又奋勇回击,焚贼舟十余只。贼知不敌,即自焚所余之舟,登岸下窜汉口。是役也,鲍公以单营拔文忠于间不容发之际,击退援贼,高谊神勇,闻者无不叹服。而文忠自是知鲍公益深,弥加敬重,不以行伍中人视之,亦不以部曲待之矣。文忠于初四日由汉阳退扼蔡店,营于奓山。初八日,贼复围扑其营,勇丁溃散,遂移驻军山。而鲍公随杨公岳贼力扼下游,战守不懈。”(《霆军纪略》卷一)这段文字说,咸丰五年八月初二、三等日,太平军从下游调来炮船轰击在高庙的胡林翼军营,连伤胡林翼的亲兵数人,形势危急。此时鲍超率领炮船赶来救援,击退敌军。而上游的太平军水师分股下驶,围扑胡营。鲍超奋勇回击,再败敌军。鲍超以寡敌众,以单营救胡林翼于千钧一发之际,“高谊神勇,闻者无不叹服”。而胡林翼从此也更加看重鲍超,不以寻常行伍之人视之,也不以部下待之,而是视为有救命之恩的兄弟。胡林翼初四日放弃进攻汉阳,退而扼守蔡店,在奓山扎营。初八日,太平军又来围扑,勇丁溃散,遂移驻军山。鲍超随杨岳斌力扼下游,战守不懈。霆军作战图册上述两则材料对照着看,我们便可以清楚地了解胡林翼进兵汉阳受阻——八月初四退驻奓山——八月初八营溃——自杀——得救的全过程。《胡文忠公年谱》详于八月初八日(戊戌)那天胡林翼自杀未遂之事,《霆军纪律》则详于胡林翼屯营高庙,鲍超几次救援败敌的情况。《胡文忠公年谱》说胡林翼自杀未遂后来到长江边,碰上鲍超的船,移屯大军山;《霆军纪略》则没有说胡林翼自杀的事,只说他在“勇丁溃散”后“移驻军山”。经历此事后,胡林翼对鲍超另眼相待,“约为昆弟之交”,在奏折中称赞鲍超“勇敢知兵”,“勇敢冠军,晓畅兵略,纪律最为严明,堪胜水陆方镇之任”。次年八月,他让鲍超到湖南增募新兵三千,自成一军,在陆路作战。鲍超字春霆,便以“霆”字名其军,是为霆军之始。于是,鲍超从一名营官一跃成为独当一面的一军之帅,独当一面。后来,“霆军以数千人、万余人之偏师,所向辄推功首”,“一时名将无出其右”。再后来,霆军划归曾国藩调遣,鲍超又在曾国藩被围祁门、性命堪忧之际驰援,挽狂澜于既倒。先救胡林翼,再救曾国藩,鲍超真可谓福将!若无鲍超及其霆军,还有无中兴名臣“曾胡”,也未可知。谭伯牛在《湘军崛起》一书中述及此事说:“他开始那会儿想死的时候,还是胆子挺大的,这会可能也有一点点害怕,幸好在江边有一艘船,船上有一位青年基层军官,一看这是巡抚大人来了,那赶紧把他救下来。这个人就是鲍超,就是后来的湘军第一名将。”然而,在江边救起胡林翼的实则另有其人。我们来看另一段记载:“时胡公督师汉阳,与贼战大挫,胡公仅以身免,踽踽行后湖泥淖中。月色朦胧,我军三板船驶至,遥见一人服半截罗衫,足无履,形色苍黄,不知为大帅也。云庆公趋前识之,背负出险,以船送归大营,胡公深嘉其能。”娄云庆年谱这段记载出自《尚书峻山公年谱》,“胡公”即胡林翼,“云庆公”是娄云庆,“峻山”是娄云庆的号。意思是,胡林翼督师汉阳遇挫,“仅以身免,踽踽行后湖泥淖中”。当时月色朦胧,湘军水师之三板船驶至(三板船,即舢板,是一种用人力划桨、摇橹推进的无甲板小船,通常作渡客或救护之用),船上的人看见远处一人衣衫褴褛,赤脚而行,神色仓皇,不知道是谁。娄云庆急忙往前查看,原来是大帅,便背着胡林翼脱险,用船送胡回大营。胡林翼夸赞娄云庆能干。刚才不是说救胡林翼的是鲍超吗,怎么又杀出个娄云庆呢?我们再回过头看前两则材料,《胡文忠公年谱》说“临江乃遇鲍超船”,可理解为鲍超营中的船,而不一定就是鲍超坐着的那条船;《霆军纪略》没记述胡林翼在江边的事,按理说,如果在江边救起胡林翼的是鲍超,应该会大书特书一笔的。综合看来,事情是这样的:八月初四日胡林翼移驻奓山前,鲍超数次救援打败太平军;八月初八日胡林翼溃营后至江边,又遇到了鲍超营中的船而得救,但此日救胡林翼的并非鲍超本人。既然如此,那救起胡林翼的这个人应该是鲍超营中的人。恰好,娄云庆正是这一年加入鲍超营中的。《尚书峻山公年谱》记载,这年二月,娄云庆“投效长江水师正中营鲍武襄公超部下,鲍公相待甚厚”。水师夏口之捷后,被保六品军功。其后“进攻武昌,血战黄鹤楼、塘角等处”,娄云庆被炮伤右腿,他“拔出弹丸,浇水洗净血污”,“犹发炮数十门”。其作战勇猛,可见一斑。娄云庆《胡文忠公年谱》说“临江乃遇鲍超船”,结合《尚书峻山公年谱》的记载,我们可以情景再现:胡林翼到了江边“后湖”这个地方(清代汉口城以北有浅水沼泽,原名黄花地,亦称后湖。不知是否就是这个“后湖”,待考),恰遇鲍超营中的舢板驶至,船上的士兵娄云庆上前查看,认出是大帅胡林翼,背着他脱难,用船送归大营。娄云庆的年谱,很多内容都是根据娄云庆本人的口述记载的。背负主帅脱险这样的事,娄云庆应该不会记错。与鲍超一样,经历此事后,娄云庆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变。次年,霆军成立,娄云庆被委任为“右营右哨哨官”,从普通士兵升为军官。后来,娄云庆随鲍超转战东南,成为鲍超的左膀右臂,咸丰十一年()授直隶正定镇总兵(未赴任)。后霆军扩师,曾国藩令娄云庆与宋国永为霆军分统。攻克宁国,以提督记名,赐黄马褂。在广东嘉应消灭太平军余部后,始就任正定镇总兵。同治六年(),鲍超病归,曾国藩上奏推荐娄云庆接统霆军。后官至湖南提督。《清史稿》卷四0九《鲍超传》附有其传。历史总有相似之处。若干年后,黄埔东征,蒋介石兵败,是陈赓背着校长逃跑,才有了后来的蒋委员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9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