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叶为舟到顶级战船,看吴越的造
中国是世界上造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船文化在近万年的发展过程中足以见证人类的智慧。古人观落叶为舟,开始了最初的尝试,人们将一些可以漂浮的木筏草筏绑起来做成最早的筏,可以说,筏是人类可以进行水上活动的最早工具,也是人类从事水上活动的一个里程碑,直到如今,竹筏依然沿用。早在年前,就能制造竹筏、木筏和独木舟,春秋时期,中国人更是将制造水上工具的能力提升了一大步,人们开始学握了治铁技术和使用铁制工具,造船技术和造船能力。
吴国战船模型我们历史上最早的水战出现在吴越春秋时代,换句话说,吴越水军也是中国海军最初的萌芽并不为过。吴国处于太湖流域,湖泊众多,船成为吴国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而吴国的造船业非常发达,特别是战船最为著名,是名副其实的水上强国。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齐国、越国之间经常进行水战,而吴国依靠强大的造船能力更是成为了吴军水战的坚强后盾。当时,吴军主力大翼船长27.6米,宽3.68米。可装载士兵、船工等91人。船身狭长,分为两层。下层是库房和划桨的地方,上层是作战的士兵,可以运载相当数量的给养和武器装备,速度快、机动性好的优点,是当时海(水)战的主力舰只。
战国时期吴中的大翼船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于年在河南省汲县山彪镇一号墓出土。铜鉴具有上绘有水战画面,两艘战船左右相对行驶,船身修长,首尾起翘,船首树立大旗,旗杆顶端安头。战船设有甲板,划桨手在下面的穿舱内立姿划桨。每船虽只绘出4名桨手,但左右舷当为8人。这种战船没有风帆和尾舵,完全以人力划桨作为动力。
战国铜鉴的战船纹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国的造船业达到了第一个顶峰,这个时期的船只不但类型多,而且已经具有建造要求更高的楼船,这为中国的造船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楼船顾名思义,就是外观像楼房一样的船,它的体形庞大,已经具有动力的系泊等设备,具有强强的做战能力,楼船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越国,发展于汉代,而到了三国时期则更是被建成了五层楼那么高,可容纳人,并且配备了足够的矛戈等作战武器。它虽体形大,但未损失速度性能,所以人们称它水上堡垒。
先秦时期的楼船年,成都市百花潭中学战国时期十号墓中,出土一件与之相类似的嵌错宴乐渔猎耕战纹铜壶。图案共分3层,上层为采桑和射猎;中层为渔、猎和乐舞;下层为水战和攻城战。船型更具美感,首部有鹊首,尾部似后世龙舟的尾形,曲线柔中寓刚,极具视觉效果。每船有3名浆手,皆采用立姿划桨,为在船底设一层活动的木铺板。
传世的宴乐渔猎耕战纹铜壶拓本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