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福船rdquo名称的形

“福船”其实是对福建沿海所造远洋木船的统称,这种船型坚固、适航性和耐波性都十分优良,这在泉州湾宋代海船的身上已经充分体现出来,其基本特点是:船身高大如楼,底尖面阔,首尾高昂,首尖尾方,船底有粗大的龙骨,船舱是水密隔舱,单层或多层船板结构,并以桐油灰捻缝,造船材料釆用本地盛产的杉、松、樟木等耐海水木料。

及至明代,“福船”称谓正式出现,戚继光《纪效新书》就提到:“夫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倭舟自来矮小,如我之小苍船。故福船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斗船力而不斗人力,是以每每取胜。设使贼船亦如我福船大,则吾未见其必济之策也。但吃水一丈一二尺,惟利大洋。不然多胶于浅,无风不可使,是以贼舟,一入里海,沿浅而行,则福舟为无用矣。”

戚继光《纪效新书》福船说

与之同期的俞大猷在《正气堂集》中也有关于福船修造用料及比例的记载。正是福船的优良性能,所以在明清两代,不论是水师战船还是出国使船,均以福船为首选。

俞大猷《正气堂集》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驶向西洋各国,途经太平洋、印度洋,还去到波斯湾和东非沿岸等深水海域,他们所乘的便是福船。《明实录》中也记载着,永乐元年五月辛巳“命福建都司造海船一百三十七艘”,永乐二年正月癸亥“将遣使西洋诸国,命福建造船五艘。”

郑和船队

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七年()的《登坛必究》,是由明代武科进士、骠骑将军王鸣鹤辑刊。该书共四十卷,辑录了自周秦到明朝中叶有关军事的许多重要资料,并加整理和解说。全书分七十二类,包括天文、奇门、地理、将权、赏罚、马政、攘夷、北虏、攻城、守城、火器、阵图、奏疏等内容,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古代军事巨著,补充了宋、元及明中叶的大量新资料,这对于研究中国军事史和《明史》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登坛必究》大福船式

在日本平户松浦史料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幅成画于18世纪上半叶的《唐船图》,内绘制有南京船一、宁波船二、福州造南京出船一、台湾船一、广东船一、福州造广东出船一、广南船一、厦门船一、暹罗船一、咬溜吧发船一、阿兰陀船一。其中福州造南京出船、福州造广东出船、厦门船与台湾船,船型颇为相近,可见当时福船之形态。

福州造南京出船台湾船出品:宁德市蕉城区水密隔舱福船研究会整合编辑丨福小船(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