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只懂骑射,水军力量薄弱为何能打败郑家

努尔哈赤起家时根本不靠海,也谈不到水师。后来虽然领土扩大了,拥有了不短的海岸线,但也没有建立水师,直到年耿仲明率登州水师一部、年尚可喜率东江水师一部相继投降后,才算是有了点像样的海上武装。

尚可喜画像

所以在统一大陆后,清王朝以耿仲明守福建、尚可喜守广东,实在是夹袋里也找不到更适合的人了。但二人手下的水师原来只是在渤海、黄海沿岸活动,在海情更复杂的闽粤沿海,根本不是郑氏水师的对手。

面对这种情况,清王朝采取了两个坚持不懈的政策:

一是坚持不懈的招降纳叛。郑氏政权出身海盗,内部斗争激烈血腥,失败者为求生往往只能投降清王朝,而清王朝则一律予以优待,委以重任。这些降将降卒大多擅长海战,此消彼长之下,清王朝的水师越来越强,而郑氏水师则越来越弱,双方差距逐渐缩小。

比较著名的有:年,前冲镇镇帅黄梧献海澄(郑成功根据地)投降。年,永安侯黄廷率部10万余投降。年,郑军左都督朱天贵率战船余、部众3万余投降。五军都督(相当于总司令)周全斌也率众投降。

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本为郑氏降将,也是郑氏水师将领中的佼佼者

到了年统一台湾时,清军水师的总指挥施琅和左右两翼指挥朱天贵、吴英,都是郑氏降将;80艘大型战船的主将中,有四分之一是郑氏降将。

二是坚持不懈的培养人才。满清从年入主福建,到年统一台湾,中间隔了整整37年,完全足够培养两代水师军官了。这些军官幼年或者一出生就是满清统治时期,对清王朝认同度更高,比郑氏降将更忠心可靠。

例如万正色,9岁时清军占领福建,所以从军即是参加清军,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崭露头角,任岳州水师总兵,大破吴军水师。这时郑经占据福建沿海的金门、厦门等重要岛屿,清军水师作战不力,万正色上《闽人习海上事状》,因此先后授福建水师总兵、提督,很快训练出一支拥有战船艘、官兵近3万人的大型水师,于年大败郑氏水师,迫使郑经放弃金厦逃回台湾。

蓝理是清王朝自己培养的新一代水师将领

再如统一台湾时立下大功的清军水师先锋蓝理,年出生,当时清王朝通知福建已经2年,因此蓝理成年后即投入清军,官至参将。在决定性的澎湖海战中,蓝理中炮,肚破肠流,依然大呼杀贼,使清军士气大振,击破郑军。

另一方面,清王朝统治大陆已久,可以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投入统一战争,不惜巨资打造战船。从年重建福建水师开始,到年施琅东征时,已经拥有战船余艘、官兵2万余人,规模与郑氏水师不相上下。

而由于清王朝数十年的禁海政策,郑氏政权无法从大陆获得物资,台湾开发又有限,财力日趋枯竭,战船修造大受影响,乃至于不得不将商船装炮改作军用,水师战斗力大不如前。年海坛之战时,郑军战船在大小、速度、坚固方面已均不如清军战船。

郑军人才凋零,水师主将刘国轩其实是陆军出身

在澎湖海战中,郑军总指挥刘国轩虽然也是名将,但他本来是清军陆师出身,在郑军中也是以陆地征战闻名,并不怎么擅长海战,多次拒绝部将的合理建议,一心只寄托于台风摧毁清军水师。

郑氏内斗不断,擅长治民的陈永华倍夺权去职,郁郁而终;颇得人心的少主郑克臧被害;郑经诸弟抢夺民产,骄奢淫逸;土番纷纷造反,这些都极大削弱了郑军抵抗清军的斗志。

所以清军水师之所以能在澎湖海战中击败郑氏水师,不过是以强击弱,戳破了这个昔日东亚海上霸主的最后一层虎皮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4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