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吴用与三国许攸半斤八两都把原来老大
吴用,梁山排名第三,上应天机星。吴用作为梁山的军师,几乎参与了梁山的大小战事。全书看吴用的战绩,你会发现吴用是个心态极其不平稳的参谋!打顺风仗时,吴用很牛。打逆风仗时,吴用昏招迭出。征方腊之前,梁山都很顺。在梁山大聚义前,破高唐州、青州、华州、大名府、曾头市、东昌府,擒黄安、呼延灼和关胜都是靠吴用出谋划策。大聚义之后,童贯先率领十万官军,后率领九万官军,两次围剿梁山。这时,梁山只有约三万兵马。此战中,第一次吴用和宋江一起商量,第二次靠吴用的十面埋伏之计打败童贯。之后,高俅先率领十三万官军,后率领十二万官军,最后率领八万官军,三次围剿梁山。此战中,吴用用火攻,烧了官军战船一千五百余艘。再用假招安,击败高俅。最后吴用和宋江商量,生擒高俅等人,大胜。招安后,梁山征辽国。宋军夺取檀州、幽州,攻破蓟州都是靠吴用的计谋。此战役,共十九场战斗,宋军胜了十三场,输了六场,输的全是宋江、卢俊义不听吴用和朱武的建议。宋军共出动十万大军,消灭超过三十万辽军,最终宋军取得全面胜利,辽国纳贡乞降。梁山征方腊是全书的一个转折,梁山自此由盛转衰。方腊军就像是梁山的克星,让梁山好汉接连阵亡。这种情况,让吴用心态崩了,昏招迭出。遇到了方腊这些硬骨头,吴用失去了谨慎和耐心,每场战斗基本都是强攻。盲目强攻杭州,导致索超、邓飞阵亡。草率抢杭州城门,导致刘唐阵亡。这种种错误,吴用本来可以不用。吴用,只能是个战术谋划的好参谋。许攸,字子远,南阳人。许攸年幼的时候,与袁绍、曹操是发小。公元年,许攸劝冀州刺史王芬废了汉灵帝,拥立合肥侯为皇帝。看来许攸是想得到拥立之功,获得更大的权力。王芬本想趁汉灵帝北巡,抓住汉灵帝,逼他退位。哪知道这时汉灵帝突然召见王芬,王芬以为事情暴露,害怕自杀。于是,许攸开始了逃亡。过了几年,许攸一看朝廷没追究了,就投靠了袁绍。期间,许攸给袁绍出谋划策,帮助袁绍占据了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四州之地。公元年,官渡之战爆发。期间,许攸的计谋未被袁绍采纳,再加上许攸家里人犯法,被捉进了大牢。许攸心怀不满,认为袁绍不再信任自己。于是,许攸投靠了曹操。吴用、许攸,两人都反叛过朝廷。一个上了梁山,反叛成功。一个事情败露,没成功逃了。两人都为老大出谋划策,取得一次次胜利。最主要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了前程,害死了前任老大。吴用害死晁盖上梁山前,吴用为郓城县的教书先生,自认为足智多谋,怀才不遇,常以诸葛亮自比,又把号取做“加亮先生”。这里我们先不说吴用的能力比不比得上诸葛亮,从他的做法,可见他是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有明主出现,不然也不会让人宣传他智多星的名号了。卧龙因水镜先生的宣传而被刘备三顾草庐,吴用认识不了水镜先生这样的名士,只好靠老百姓的宣传。他渴望得到明主的“三顾茅庐”,可惜吴用没有等来刘备那样的明主,只等来了晁盖这样的莽夫。为了扩大自己的名声,吴用也与晁盖等人结交。吴用在智取生辰纲、火拼梁山等事件上,也都尽心尽力为晁盖谋划。直到宋江上山,吴用变了。晁盖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对比宋江的招安报效朝廷,让吴用对晁盖越发的不满。吴用也是有个有抱负的人,他也想名留青史。于是,吴用疏远了晁盖,开始亲近宋江。最后,为了宋江的招安大计,晁盖中了毒箭而亡。许攸害死袁绍官渡之战,许攸投靠曹操后,马上为曹操献上了火烧乌巢粮草之计,一下打中了袁绍的七寸,导致袁军全盘崩溃,袁绍败逃。没过多久,袁绍就气死了。吴用、许攸在战术谋划上属于同一水平,两人也有差不多的缺陷。许攸想谋反,却没有规划好。心态不好,遇事就想着逃跑。政治水平差,官渡时,家人被审配抓了。官渡后,居功自傲被曹操杀了。吴用格局、心态、政治也一样差,没有为宋江规划好的发展路线,战场指挥不稳定,又与高俅等人在官场争斗中失败。你们说吴用是不是和许攸很像,是不是同一个级别呢?(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立即删除)喜欢请
上一篇文章: 精华美国海军武器鉴赏指南让你看过就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