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危机之下的暗藏孕育

17世纪中叶明代末期崇祯九年(年)8月8日到9月21日,明朝与英国在虎门(今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附近地区爆发一场小规模军事冲突,最终以明朝获胜而结束。

此战为在世界格局急剧变动的政治背景下,同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朝与英国首次正面交锋,史称明英战争。

战争第一阶段英军兵力为上尉威德尔率领百余人乘坐战船四艘而明军虎门炮台守军仅为十余人,在兵力悬殊的劣势下8月8日虎门炮台失守,英军攻占虎门炮台后并未长期占领而是主动于8月8日撤至虎门附近地区南海(今南海)海域。

战争第二阶段9月10日明军将领张镜心与陈谦率领援军百余人乘坐战船三艘赶至虎门炮台随后在南海与英军将领威德尔所率四艘战船与百余人英军决战,凭借同时坐拥先进佛郞机火炮与先进红夷火炮两种先进火器最终在零伤亡的情形下击毙击伤英军十余人,英军最终于12月29日撤军并通过双方谈判最后赔偿明朝白银两。

虽然明朝最终获胜但仍有许多地方值得反思首先为海防意识的极端薄弱,虎门炮台为南海咽喉要道可是建筑防御能力基础薄弱甚至守军却是仅为十余人,以致于在战争初期炮台失守从而陷入被动。

其次为15世纪后欧洲新航路开辟运动兴起并且海权意识逐渐加强从而建立了强大的远洋海军,而明朝在缺乏海防观念的同时军事建设仍为只重视塞防与陆军,海军战略仅限于炮台防守为主海洋作战为辅的防御反击战略故而使得海军的发展逐渐不能适应于世界政治军事局势故此受到严重局限性。

15世纪中叶中英两国资本主义萌芽几乎同时出现之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并最终于年10月通过光荣革命制定《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明朝仍然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并且过度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实行海禁政策主动隔绝于世界背景,最终封建制度渐趋过度强化到前所未有的顶峰阶段以致于导致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军事等方面在15世纪到17世纪的明朝末期发展受到严重桎梏局限性与阻碍制约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5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