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最后的机会郑成功骄傲轻敌,十万大军兵
年,南明小朝廷岌岌可危,这年二月,李定国在磨盘山之战中失败,接着永历帝从云南逃入缅甸境内,整个西南地区几乎全部落入清朝之手。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亲率十万大军,渡海北上,向明朝的故都南京进军。这可以说是南明最后的机会了,可是却因郑成功的骄傲轻敌而失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势如破竹
年四月底,郑成功在张煌言的接应下,一举占领了定海,焚毁清军战船一百多艘。五月初,郑成功的十万大军,乘坐三千多只战船,分三路继续北上,并在五月十九日顺利通过吴淞,进入长江。清朝的苏淞提督马逢知按兵不动,原来他已经与郑成功取得联系,他在观望形势,假如郑成功能够攻破南京,他就会率军投降。
之后,郑成功的大军接连取得胜利。六月十六,攻占瓜州,摧毁清朝的江防工事。紧接着,清朝的操江巡抚朱衣助率军投降。六月二十二,清朝的江宁巡抚蒋国柱所部被击败,镇江守将高谦、知府戴可进向郑成功投降。此时清朝在南京城内的兵力很少,再加上南京城很大,很难做到处处防守,假如郑成功继续进军,很有可能一举占领南京!
二、坐失良机
镇江距离南京很近,可是郑成功的部署却很有问题。六月二十四,郑成功在进入镇江,直到四天后才举行军事会议,商量进攻南京的事宜。大将甘辉认为,“兵贵神速,乘此大胜,狡虏亡魂丧胆,无暇预备,由陆长驱,昼夜倍道,兼程而进,逼取南都”。可是其他将领却认为,“我师远来,不习水土,兵多负重,值此炎暑酷热,难责兼程之行也”。
最终,郑成功没有采纳甘辉的建议,而是决定走水路。郑成功的战船都是海船,在长江内行驶非常缓慢,直到十天后,才抵达南京仪凤门外。可是,郑成功却没有立即发起战斗,而是搞了一些祭祀的活动,直到七月十二才部署分兵围困南京。直到后来撤退,郑成功居然没有发起过一次攻城的行动!在这个期间,清朝迅速集结兵力,驰援南京城。
三、兵败南京
在这个过程中,清朝的水师提督管效忠还使用诈降计,“乞藩主(指郑成功)宽三十日之限,即当开门迎降”。郑成功居然同意,他肯定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在郑成功幻想清军开城投降的时候,清军已经在南京集结了不少兵力,特别是骑兵。七月二十二,清军主动出城挑战,郑成功的部将余新仓促上阵,结果兵败被俘。
郑成功连忙改变部署,准备与清军决战,可是此时的明军士气低落,已经没有了斗志。七月二十四,郑成功与清军展开激战,清军从观音山后发起攻击,结果郑成功所部大败,全线溃退。在交战过程中,蓝衍、张英战死,中提督甘辉、后提督万礼被俘,郑成功所部损失惨重。随着此战的失败,郑成功也无力继续北伐,只好退回福建沿海地区。
参考资料:1.《南明史》;2.《清实录》
纵横五千年品读千年历史,感悟冷暖人生!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