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兵到底怎么了4000人的队伍被90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道光二十四年,清朝的腐朽已经深入骨髓,而天平天国一声炮响彻底撕下了这个古老王朝身上的遮羞布,将他所有的病痛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清朝官兵在面对太平军节节败退,甚至溃不成军。晚清行军奏折中记载了一个事情:当时有个总兵叫赵如胜,在江西效力,名字倒是很霸气,江西巡抚给他的权利也很大。他麾下共有水兵多人,战船多艘,大小炮位七百多座,这个配备在当时来讲绝对属于顶尖的,这支队伍驻扎在吴城镇,不久赵如胜得到了天平军来袭的情报,当所有人以为他要大展拳脚的时候,这位大哥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他选择了不战而逃,是的,你没看错,他连敌军的影子还没看见就跑了。主将跑了,当兵的自然一哄而散,人可以走但是船只大炮总不能带着吧,所以人家太平军一到就把那些现成的船只大炮打包了。那么这支不战而胜的大军究竟有多人呢?民间相传,不过90余人。我们可以从这一场非典型战役中总结一下晚清官兵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呢?主将的问题,我们从赵如胜为什么逃和为什么敢逃两个方面来看。1.自身素质这个赵如胜本身就是一个被革职准备发配新疆的人,结果打仗时期,人才紧缺,在当时的江西巡抚陈启迈的保举下重新启用。这样的人你指望他能舍身为国吗?首先从精神上就决定了他注定是贪生怕死,苟且偷生。再一个他对自己的官兵根本没有信心,其中的原因我们稍后会在官兵的问题中谈到。2.上级无能自古临阵脱逃就是死罪,那么他为什么敢这么明目张胆的不战而逃呢?这个我们可以从后来对他的处理上找原因。当时这哥们跑了之后又回到了陈启迈的身边,陈启迈给朝廷上奏折,不光没说这哥们临阵脱逃的事情,反而说他英勇奋战,抵抗后兵败后撤,而且把敌军夸大近万人,把自己损失的船只火炮数量全部缩减。所以这应该就是他之所以敢临阵脱逃的最大倚仗,说到底就是将熊熊一窝。说完了主将的问题,我们再来看官兵的问题。官兵最大的问题显然是战斗力,有朋友问当时的清军战斗力真的就这么差吗?您还别说,确实就这么差。原因有以下几个:1.工资低当时的官兵工资非常低,甚至不足以支撑家庭的开支。所以有很多人是业余当兵,他还有别的工作的,这样的人你想一开打他不跑等待何时,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他们不会去卖命的。所以后来曾国藩招兵之所以一呼百应,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给的钱多,据记载,曾国藩的湘军工资是正规军的四倍,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了如此丰厚的待遇,当然他们就能正儿八经当兵了。2.训练松散当时清军的训练甚至不能用松散来形容。他们每个月的例行训练是三到四次,但事实上就是过来点个卯,然后回去他卖他的豆腐,他开他的餐厅。我们前边说了,因为工资太低嘛,所以连个操练都没有,一上场又都想着逃跑,那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所以当时的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清军根本靠不住,所以纷纷招兵团练。当时比较出名的如曾国藩、胡林翼等。当然后来赵如胜这个事情被曾国藩知道了,大怒之下,一封奏折连他的上级江西巡抚陈启迈一起上报了朝廷,他们才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下方留言区评论交流!了解更多晚清战场趣事秘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9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