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布匿战争的终结罗马与迦太基的最
经过漫长的15年,这场战争终于进入了结束的阶段。说实话,他们打了这么久,连我这个旁观者都有些看累了。无数次决战都已经打过,每回都是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三种战争要素的经典战役。刚开始时,这场战争的认真程度或许会让人兴奋不已,但到了后期,只剩下了深深的疲惫。因此,战争的第五阶段已经到了垃圾时间,双方已经没有力气再进行大规模决战。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只能互相等待,看谁能坚持更久。因此,这场布匿战争的最后十年将是一段漫长而无聊的时间,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描述的地方。简单几句话就可以概括。虽然这个时间段是垃圾时间,但我还是想提一下一个历史人物。他非常有名,我也很喜欢他。他的名字是哈尔米卡,巴卡,是迦太基著名的统帅。我并不确定哈尔米卡是否有名气。因为迦太基的汉尼拔名声太响亮了,他几乎代表了整个迦太基,掩盖了其它所有将领的光芒。只要有汉尼拔的存在,迦太基的其他将领永远被他掩盖。我不确定这位将领在其他人中是否有名,尤其是他是汉尼拔的父亲这一身份更加增加了评价的难度。但是,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极其有趣的历史人物,他的名气并不是最重要的。哈尔米卡出生在迦太基最尊贵的家族之一,其家族族长具有在合约上签字的权利,负责整个共和国的外交事务。因此,他的家族一直希望他能继承家业,成为一名议员或律师。然而,哈尔米卡的成长环境与他的父辈不同,他在战争中成长。布匿战争源于他的幼年经历,当时罗马入侵北非,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异常激烈,甚至他的祖国一度濒临灭亡的边缘。这样的经历让他的性格变得坚毅果敢,不屈不挠。在老师向他讲述亚里士多德文章时,他毫不客气地表示认为亚里士多德唯一的功绩就是培养了亚历山大。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他只能进入军队。公元前年,他作为一名世家子弟,荣幸地被安排到了西西里最前线成为整个战场的最高指挥官,这是一个空降指挥官的职位。通常情况下,这种身份的人可能不会得到太多人的喜爱,但在当时的背景下,他却具备了独特的意义。在西西里,现在正处于一个混乱的时期,被称为“垃圾时间”。现在只剩下两个迦太基据点,其中一个是利利卑,而这些据点中大部分都是雇佣兵,他们只为金钱而战。然而,这些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收到报酬了。迦太基早已没有足够的财力,他们只能简单地提供粮草,让这些人无偿地战斗。这就是低效率,这就是浪费时间。现在,双方都无法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支持他们继续打下去,即使是勉强维持这种低强度的战争也已经有些勉强。双方只是在等待对方率先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全军总指挥的职位可谓是非常危险了。面对这群凶猛的佣兵,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丧命。不过,作为本章的主角,他肯定不会轻易放弃。在多次向迦太基本土请求军饷被拒后,哈尔米卡终于认识到,他只能依靠自己,因为他的家乡已经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力量了。为了生存下去,他决定编造一个谎言。他召集了所有的士兵,并郑重承诺会偿还他们的债务。通过这个承诺,他成功地重整了这支疲惫的军队。如果没有本土协助可言,他将被迫向罗马“借粮”。游击战并非现代才有的战术。士兵经过一定的训练后,指挥官便带领这些勇猛的战士偷袭那些与罗马关系亲密的城邦。只要城邦的防御稍有松懈,他们就会将其洗劫一空,以此来解决关键的补给问题。在此后,罗马曾试图向他发起据点攻坚战以报复,但他一一将其击退。或许在那个时候,他率领的迦太基军团尚无法在野战中与罗马军团一决高下,但在据点防御战方面,他却游刃有余。在当时的这段时代,罗马也难以制定出大规模的作战计划。因此,哈尔米卡让已经濒临崩溃的迦太基军队继续坚持下去,他们通过偷袭城邦和据点攻坚战的方式提升了战力,并成功夺取了艾瑞克斯山作为据点。这使得周边城镇不得不向他们交纳贡品,并且他们还成功打通了与海港的交通线,与迦太基舰队形成了有效呼应。通过哈尔米卡的操作,西西里的整个战局焕然一新。原本迦太基在西西里岌岌可危,两个据点孤立无援,缺粮缺钱,濒临崩溃的边缘。但是,现在整个战场居然被重新掌控了。
上一篇文章: 维京人为什么那么强悍,现在维京人又去了哪 下一篇文章: 这个斯坦福桥战役,真的和切尔西没关系
迦太基雇佣兵已然可以自给自足,而且战力方面居然还可以跟罗马人交交手了,不仅如此,在打通了与舰队之间的交流之后,他们甚至还敢和海盗协助去意大利本土劫掠,动摇罗马人战争的意志。
一切都变了。虽然现在依然是垃圾时间,因为哈尔米卡出现的时间太晚了,他手上的资源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但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在边缘崩溃和勉强自保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前者意味着随时可能死亡,而后者至少别人不干涉就不会死亡。在等待这个帮助到来之前,他至少可以确保迦太基在这场持久战中能够坚持更久。他坚守艾瑞克斯山长达六年之久,死死守卫着这个地方,让罗马人看似近在咫尺的胜利变得艰难无比。这一切发生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之间。尽管他个人能力再强,但这并不是单打独斗的战争,他无法与整个帝国相抗衡。相比之下,虽然迦太基已经并不处于劣势,但罗马并没有彻底失败。这场战争对罗马来说同样艰难。罗马虽然在财力上不如迦太基,但迦太基作为商业大国,本身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在人力方面,罗马共和国也快走到尽头了。据统计,罗马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4万公民,而此时罗马公民只有24万人。这样的损失让罗马陷入了崩溃的边缘。尽管如此,在罗马战争后期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罗马各界仍然支持并参与了一场战争。即便有钱的人捐赠了资金,有力的人仍然贡献了力量。连续的战争和苦难使得这个民族变得更加坚韧,整个国家在如此危难之际展现出了巨大的力量。当然,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公民权。公民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以罗马公民为例,他们是一群有保障、有权益的人。在征服土地后,不仅是贵族,他们同样可以分享收益。这是为什么罗马民族在连年战争中没有被击垮,反而变得更加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共同的利益。相反,只有居住在迦太基城市的人才享有一等公民的权利,而其他几乎所有城邦的人则处于被剥削的状态。每次战争的胜利者永远是商业巨头或农业巨头。因此,其他社会阶层的人自然不会慷慨解囊。在战争后期,只有政治领袖和商业领袖承担了主要风险,但他们并不愿意冒险破产。这也是迦太基后期战局失利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哈尔米卡的出现,游戏可能早就结束了。可以说是这位英勇的家族领袖,以一己之力将战争拖延了六年。他的家族名字也因此闪耀历史。但他已经无法再坚持更久了,因为罗马人已经认识到他这位名将的不好对付,于是决定从另一个方面入手——海战。公元前年,双方的比拼已经超过20年,反应慢的时间好像也快十年了。因此,迦太基早已精疲力尽,他们认为罗马应该没有精力再打大规模的海战。为了节约资金,他们决定将舰队撤回本土。然而,罗马人的海军于这一年大规模出动,包围了迦太基的海军基地德里帕纳,这对迦太基人来说是个意外。他们曾经以为能够获得胜利,但没想到罗马人会出此下策。迦太基人十分慌乱,他们不想因为这个失误而结束战争。于是在第二年,他们急忙装上了大量的援军和战船前往支援。然而这正中了罗马人的下怀。他们的目标一开始就是满载着物资的迦太基海军,而并非仅仅针对这个海军基地。如果他们只是单纯地消灭了海军基地,那么他们也不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只要能够打掉补给船,切断北非和西西里之间的交流,那么在西西里的哈尔米卡必然不战自溃。实际上,罗马人早就该采取这种策略了,这是最快解决迦太基的方法。但这并不是罗马人的错,毕竟任何人都会对三场大风暴感到恐惧。事实上,罗马舰队准备在半路拦截迦太基海军时,也遭遇了同样恶劣的天气。似乎他们面临的就是这种糟糕天气的诅咒。然而,这五年时间里,罗马人并没有白费,他们不断训练水手,让他们能够在恶劣的海况下依然熟练地操作船只。如今的罗马海军已经不再是当初只会依靠乌鸦座获胜的幼稚海军了。有趣的是,在此次战斗中,他们的对手曾以轻盈和技术战胜过罗马海军的迦太基海军,但在这次战斗中,迦太基海军显得笨重,无法施展其技术。满载物资的船只使得他们的技术难以发挥出来。因此,这场战斗几乎像上一次双方的大规模海战一样,灵活的战舰轻松地战胜了这些笨重的家伙,只是主角的位置反了过来。最终,罗马获得了胜利。罗马人早已预料到这场战斗的失败,而迦太基人的战斗意志也在这一次失败中彻底崩溃。他们无力再继续战斗。他们已经无法给驻扎在西西里的部队补充物资,再加上国内的雇佣兵之乱,他们不得不投降。然而,他们却很狡猾地把谈判的责任推给了哈尔米卡,这位在前线苦战六年的将领。哈尔米卡在接到这个命令时感到非常无语,但他也无法反对这个条件。他深刻地意识到,如果后路被切断,这场战争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这不仅因为补给线无法到达,更因为罗马人可以无限制地登陆北非,使得这场战役已经陷入了死局。他最终无奈地成为了迦太基的代表,签署了一份极其屈辱的条约,割让领土,交出西西里岛及其附属岛屿,并支付罗马塔伦特的军费,首付50%,余额分十年期分期付款。这场长达24年的战争就此结束,胜负已分。#秋日生活创作季#据说双方都很高兴地结束了这场战争。罗马获得了粮仓,而迦太基则得到了商业和平。虽然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但是总有些人无法忍受这种屈辱。这就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的原因。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