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解万历朝鲜战争艰难的中期和李舜臣的崛起

丰臣秀吉的人马分三路杀往汉城,朝鲜已经呈现出亡国的趋势。陆战方面,朝鲜军队的素质完全不能与日本军队相匹敌,而装备上,火枪的大量使用更使日军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海战方面,釜山驻防海军一炮未发就自焚几乎所有主力战舰,这种既损失战斗力又毁灭士气的后果让整个朝鲜无法直面!申立(正确写法为左石右立)战败身死后,朝鲜王朝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宣祖李昖此时已经没有信心继续抵抗日军,决定弃守王京汉城。按照现在的一些史料,我觉得李昖可能并不是弃守汉城这么简单,他当时应该已经有了避难大明的打算。因为不管是保存自己还是复国,没有大明的帮助,都是难以实现的。宣祖皇室弃守京城对于民众的影响是极大的,大部分汉城的富户和一般居民都跟随李昖前往平壤避难,而平壤此时已经成为陪都,大量的防御工事开始修建,部队开始集结。申立死后的第六天,加藤清正直面汉城,中间只隔着一条汉江,他准备横渡汉江,抢得进入王京的首功。此时位置靠近东海岸的小西行长却选择绕过汉江直插汉城东部。没有想到的是,直线距离只有小西三分之一的加藤清正,因为缺少渡河船只,竟然还是让小西抢了先。加藤清正年6月12日,小西的部队率先出现在汉城的东部,朝鲜守将李阳元早已遁走,小西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攻入敌军首都的荣耀。四天后西路军黑田长政的西路军也赶到汉城城下,至此,丰臣秀吉制定的攻占汉城的计划得到完美实现!日军进入汉城,城中的居民大都跟随李昖逃亡平壤,留下的基本都是农奴。这些农奴的资料都编辑入册,收藏在朝鲜的掌隶院,贵族们的撤退给了这些农奴机会,他们放火焚烧了掌隶院,将自己作为农奴的书面证据一把烧了个干净,但是事态之后变得无法控制,这些农奴接着又焚烧了皇宫和贵族们的府邸,哄抢财物。小西行长按照日军原来的计划,进城后原本计划要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可是面对付之一炬的皇宫和大臣府邸,希望落空不禁怒不可遏。日军随即就开始对这些农奴进行了镇压,朝鲜王室留下的那些财物又大部分落入日军手中。退出汉城的朝鲜军队在新的统帅金命元的率领下,开始沿着临津江北岸布防。金命元的战斗风格属于比较谨慎的,他严令各部不得在临津江南岸作战,以期望保存实力。但是中卫大将申恪很有自己的想法,他率部留在临津江以南,运用游击战的打法,伺机歼敌。临津江申恪的耐心获得了回报,在京畿道扬州附近,申恪对一支小规模的日军进行了埋伏,斩首70,这是朝鲜方面在这场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然而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是,获得胜利返回临津江以北的申恪,一到营寨就被斩首示众。原来看到部属不听指挥,金命元就向李昖参了申恪一本,李昖大怒,下令处斩申恪,极为讽刺的是,申恪被斩首的消息和朝鲜军首胜的消息竟然同时传回朝堂,李昖追悔莫及。可是朝鲜王室的骚操作还没结束,李昖因为错杀申恪迁怒于金命元,派了韩应寅顶替申恪的职位,并交代可以不尊将令,这种军队内的不和谐最终产生了最不好的结果。混乱的朝鲜军队文章写到这里,要说清楚一点,日军并非由南向北平推朝鲜军队,其实真实情况是日军以庆尚道为滩头阵地,直取汉城,在朝鲜半岛中划出一道自东南向西北的斜线;攻取汉城后,丰臣秀吉调整了自己的战略:小西行长率部攻击半岛西北的平安道,直指鸭绿江;加藤清正率部攻击半岛东北部的咸镜道,直指图们江;黑田长政率部攻击黄海道,直指平壤;岛津义泓率部攻击江原道,平定半岛东部;福岛正则率部攻击忠清道,平定半岛西部;小早川景隆率部攻击全罗道,消灭朝鲜剩余的海军,滩头阵地庆尚道的侧翼;毛利辉元率部驻守滩头阵地庆尚道,保证后勤补给;本次战争日军总大将宇喜多秀家则驻守汉城,总调全局!丰臣秀吉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在这种占尽优势的战争中显露出无可挑剔的战略眼光,因为此时日军的最大困难并不是来自朝鲜军队的抵抗,而是那么大一支部队的补给。丰臣秀吉让我们再回到金命元这一边,隔江对峙的加藤清正此时是各路军中的阻力最大的,且不论面前的朝鲜军主力正在积极防御,因为降雨,临津江变得更宽更深,加上金命元采取了清野的策略,烧毁了沿江的大量树林,又将所有船只拉到北岸。加藤清正此时的兵力虽然多于金命元,但是如果不能渡江,一切都是白扯!年7月6日,临津江之战开始,第一天双方只是试探性地用火炮和弓箭进行对射,基本都没有什么损失,第二天,加藤清正命令部队后撤,引诱朝鲜军队过江攻击。之前冤死的申恪的弟弟申硈,作为青年将领的代表请求追击日军,金命元虽然行事迂腐,但是却久经战阵,觉得其中有诈不同意出击,此时,手握尚方宝剑的韩应寅也主张出击,还当场以惑乱军心为名杀了几个劝阻的老将,在这种情况下,金命元只能下令出击了。临津江之战仅仅几个小时之后,所有朝鲜军队完成渡江,日军继续撤退,自大的朝鲜军队继续追击,而当部队彻底离开河岸的时候,加藤清正开始派骑兵堵住朝鲜军队后撤的道路,两侧用火枪兵进行设计,正面用足轻和弓箭手顶住,不过十分钟时间,朝鲜部队溃败,金命元手下步兵几乎全部被杀,损失万余人,只有少部分骑兵逃回岸边乘船逃走,日军再次获得胜利!陆上的战争可谓是一边倒,朝鲜的希望全部放在了海上,那里马上要出现的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李舜臣在万历朝鲜战争中,如果我们站在中朝这一边,后半段主角肯定属于大明,前半段则完全属于李舜臣。李舜臣在战前官居六品,但是已经显示出其卓越的战斗才能,被别人保举给李昖后,直接成为三品大员,总领全罗道海军,应该说,李昖虽然很欣赏李舜臣,但是还是没有将朝鲜海军的精锐——庆尚道海军托付给他,毕竟之前李舜臣的功绩并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但是在汉城失陷后,李昖也没有退路了,他命令李舜臣出击。李舜臣李舜臣首先打击的是日本的运输船,相对于战舰,运输船速度慢,火力弱,几乎没有可以构成威胁的火炮,基础火力就是火枪。开局十分顺利,在玉浦、合浦和赤珍浦三次海战中,李舜臣击沉日军30多艘运输船。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日军如梦初醒,组建战船部队寻找李舜臣决战,李舜臣接到情报后主动出击,双方遂于泗川浦会战。泗川浦之战这一战,就装备而言,是李舜臣占优的,因为此时李舜臣手上有了著名的朝鲜龟船,这种船型的设计其实类似于坦克,设计思路就是用重甲包裹自己,然后对敌方进行火力打击。泗川浦海战时,双方战斗力相差并不大,而且日军还有沿岸炮台辅助,李舜臣知道强攻就是送人头,于是就直接套用了加藤清正引诱申硈的办法,引诱日军出击。此处我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古代大家会那么容易中计呢?而且是一模一样的计谋?朝鲜龟船日军中计出击,李舜臣身先士卒驾驶龟船插入地阵,被火枪射伤肩部,死战不退,朝鲜海军士气大振,击沉追击的所有十二艘日本战船。泗川浦胜利不久,李舜臣又在唐浦击败了龟井兹矩,在唐项浦攻击了一支战船和运输船混合的舰队,在唐项浦的战斗中,李舜臣故意击沉所有的敌舰,唯独留下一艘运输船并撤退本部,剩下的这艘运输船四处搜救战斗中落水的日本官兵至第二天,没想到李舜臣早就有所安排,他派了一艘战舰来终结这艘运输船。此战日军几乎全灭!龟船李舜臣在海上的胜利切断了日军本就脆弱的补给线,负责后勤的日本大名都收到了丰臣秀吉的责备,胁坂安治、加藤嘉明和九鬼嘉隆被要求组成联合舰队消灭李舜臣,但是自大的胁坂安治为了获得首功“一番枪”,摆脱了大部队单独出海寻找李舜臣寻求决战。年8月15日,胁坂安治的舰队停靠在见乃梁港,李舜臣故技重施,派小部队引诱日军出击,胁坂安治和之前的队友一样再次中计,双方在开阔海面开始决战。李舜臣此时已经有三艘龟船,改良过的龟船可以直接撞毁日本战舰,于是战场上看见李舜臣的部队如狼似虎般横冲直撞,日本战舰阵型瞬间就崩溃,此时,李舜臣第一次下令展开白刃战。挂钩我们都知道,陆战是日本占优的,李舜臣也一直避免和日本海军挂钩陆战,甚至连龟船的设计都是以避免陆战为主导思想的,但是此时此刻,李舜臣根据局势的发展确定了自己新的想法:为了战事的继续,朝鲜需要战舰,但是靠后方建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缴获敌舰!很快,胁坂安治的舰队被击沉47艘,被俘12艘,逃走14艘,日军完败!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01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