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真的处于劣势吗真相绝对
鄱阳湖大战是我国水战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跟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齐名。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阵营与陈友谅阵营在鄱阳湖水域展开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大决战。此次决战,朱元璋阵营采用火攻之计大败陈友谅,几乎消灭了陈友谅阵营的精锐主力,为朱元璋之后统一江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阵营投入的的兵力确实少于陈友谅阵营的兵力,但这仅仅表现在兵力上,实际在决战中朱元璋阵营并非处于劣势,甚至还略占优势。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为虚张声势在元至正二十年(公元年)的龙湾之战中,陈友谅所统帅的军队配置为十万大军和一百多艘巨型战船。而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的舰队由两百多艘巨型战船组成,按照“龙湾之战”中的人船配比,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投入的兵力应该为二十多万人左右。其次,在鄱阳湖大战前的洪都保卫战中,洪都城守将朱文正率领四万守军抵挡住了陈友谅大军的猛烈攻城,整整坚守了八十五天,如此长时间的攻防拉锯战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在古代的攻城战中,攻守双方势均力敌的兵力投入比例一般为五比一,若此比例大于五比一,攻城方很容易攻占城池,若此比例小于五比一,攻城方将很难攻取城池。对于只有四万守军的洪都城,陈友谅居然攻了八十五天也没有攻下,所以按照正常的攻守比例计算,陈友谅的实际攻城人数应该最多二十多左右。再者,朱文正在知道陈友谅大军来袭的消息时,并没有着急向应天府(朱元璋阵营的基地)求援,而是按部就班地给部下分配防守工作。在朱文正坚守洪都城一个多月后,朱文正才派人向朱元璋求援。得到求援消息时,朱元璋的批示竟然是要求朱文正再坚守一个月,为大军备战争取更多的时间。朱文正和朱元璋对陈友谅率军攻打洪都城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了陈友谅的兵力应该在朱文正守城兵力的守卫范围之内。所以按照这个说法,可以断定陈友谅大军中的作战部队应该在二十多万人左右,不会超过三十万人。在兵力上,陈友谅阵营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朱元璋军队大规模使用先进的火器在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水军所驾驶的是名叫“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等高数丈的大型战船,阵势极为震撼。朱元璋针对陈友谅大船调转不如己方小船灵活的特点,将己方战船分成二十队,每队都配备了大量的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神机箭等当时先进的火器,并下令:各船队在与陈友谅船队交战时,首先使用火器攻击敌人,然后再用弓箭攻击敌人,最后再接近敌船用冷兵器进行格斗。火器的威力自然比冷兵器强很多,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军队使用火器大规模的攻击陈友谅船队,使得陈友谅军队死伤无数,损失惨重。在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军队大规模使用火器也是陈友谅没有料到的。洪都保卫战大量消耗了陈友谅军队的战力和士气洪都保卫战是朱元璋割据政权与陈友谅割据政权在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爆发的一场规模宏大的攻守战役。这场战役是鄱阳湖决战的前奏,陈友谅号称的六十万大军花费了八十五天的时间最终也没有攻克洪都,使得陈友谅军队的战力消耗严重。陈友谅在洪都保卫战中花费了八十五天的时间,在鄱阳湖保卫战中花费了三十七天的时间,以上合计花费时间一百二十二天,相当于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陈友谅军队在战斗中始终讨不到一点便宜,使得军中厌战情绪高涨,士气低沉,自然跟愈战愈勇的朱元璋军队无法抗衡。陈友谅是谋反上位,团队凝聚力差陈友谅是在徐寿辉军队攻打沔阳城时归附徐寿辉的,之后在徐寿辉麾下大将倪文俊手下做事,因为作战英勇被倪文俊提拔为可以独立统兵作战的统兵元帅,可以说倪文俊对陈友谅有知遇之恩。但是后来在倪文俊与徐寿辉敌对时,陈友谅依靠计谋杀害了老领导倪文俊而得到徐寿辉的重用。随着陈友谅势力的不断发展,他于元至正二十年(公元年)将徐寿辉杀害并全盘接收了徐寿辉的地盘和军队。因此陈友谅麾下很多将领对陈友谅的上位史很不屑,所以导致陈友谅阵营临阵倒戈的现象特别常见。而朱元璋跟陈友谅就不一样了,虽然自称小明王旗下红巾军,但也仅仅是名义上的臣服。朱元璋麾下的文臣武将均为朱元璋阵营的原始班底,凝聚力极强,这也是陈友谅无法相比拟的。个别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评论区畅所欲言,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史世界,不断探索真的过去!
上一篇文章: 八岁的陈子善问朱元璋我爷爷为救你身中九箭 下一篇文章: 吴胜兆投降清朝当上了提督,为何又反清回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