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难民栖息于小庙,听见泥菩萨说话,
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叛乱爆发后,奚之梦带着家人逃难,他们避开叛军,专挑山间小路行走。大约半个月后,到了黄河边上。他们在一处浅湾里,发现了一条被废弃的船只,于是跳上船,顺着河水往下游而去。
走到半路上,他们发现远处来了一队战船,慌忙摇着小船往一处浅滩划去,绕到一座小岛屿的背面,把船只拴在隐蔽处,上了小岛。岛屿面积不大,大约二十亩田地那么大,岛上长满参天大树,荫翳蔽日,阴气森森。
到了小岛中心,树荫里闪现一座小庙,庙宇不大,也就一座正殿,残破不堪,佛龛上供着三尊泥菩萨,泥塑脱落的厉害,墙角里都是蛛网,地上都是灰尘,似乎很久没有人来过。
奚之梦找来一根树枝,将佛龛前的地面打扫干净,跪下叩头。叩头完毕,他站起来吩咐家人都跪在地上叩头,年幼的儿子不满地说:“塑像都残破不堪了,地上又那么脏,我不叩头了。”奚之梦责怪说:“你要讲礼貌,菩萨会保佑你的。”
儿子嘲笑说:“泥菩萨自己都保佑不了,怎么可能保佑我们呢?他要是有灵,难道小庙还会没有香火吗?还会如此破败不堪吗?”
奚之梦将儿子呵斥了一顿,不许他说如此大不敬的话,逼着他跪下叩头,向泥菩萨道歉。儿子只好屈从,跪在泥塑前,恭恭敬敬地叩了头。
家人轮流叩完头后,开始在正殿的角落里铺设被褥,然后在走廊上烧火煮饭。晚上,奚之梦躺在床上,和老婆闲话,觉得这个小岛不错,一家人不要继续逃难了,就在此地生活。老婆忧愁地说:“我们手里没有多少钱,如何在岛上生存呢?总不能长期住在小庙里吧,这样会叨扰菩萨的清静的。”奚之梦便不言语了。
到了半夜里,奚之梦忽然听见了说话声,惊醒过来,只见月光透过残破的屋顶洒落下来,映照在三尊泥菩萨的身上。只听中间的泥菩萨说:“我们在此冷落了几十年了,没有人来敬礼,想不到这一家人饱受战乱之苦,沦落到如此地步,还不忘礼节,实在难得啊!”
左边的泥菩萨说:“是呀,他们一家人心地善良,比那一帮盗贼强了不知多少倍,那些人把小庙当做藏宝之地,却从来没有叩一个头。”
右边的泥菩萨说:“可笑那些盗贼,抢劫了那么多金银财宝,却无福消受,最终惨死在乱军之手,这些金银财宝,也就成了无主之物,恐怕要埋在佛龛的地下,永无出头之日了。”
中间的泥菩萨说:“也未必,要是有缘人到此,找到佛龛下的机关,就能发现这些金银财宝。”右边的菩萨说:“我看奚之梦就不错,贫贱不忘礼节,育儿有方,钱财落在他的手里,我们也会重享香火了。”左边的泥菩萨说:“确实如此,我看就这样吧。”说完,就再也没有声音了。
奚之梦以为是在做梦,可是掐了掐手臂,很疼,不是在梦中。他站起来,走到庙门外,仰头查看天色,正是子夜时分。他心知肚明,这是泥菩萨在点化他,于是跪下来叩头,然后在佛龛下面摸索。
摸索了好久,他的手在下面角落里碰到了一个机关。他向右拧,纹丝不动,又向左拧,有一些松动。他使劲地一拧,只听见一阵响动,佛龛下的地砖向外面移动,露出一个洞口,大约可以容纳一个人进入。
奚之梦不敢贸然进去,喊醒全家人,寻找来枯枝,撕下棉衣上的棉絮,倒上一些菜油,制成一个火把,点燃后下到地洞里。地洞也就一人多高,里面挖掘得很粗糙,装着几个大木箱。他撬开木箱一看,里面装满金银珠宝。
全家人齐心合力把五个大木箱弄上来,粗略估计,价值几万贯钱。奚之梦大喜,把金银珠宝藏了起来,拿了几个银元宝,独自摇着小船去附近的小镇上采购生活用品。过了几天,他请来几个工匠,在小岛上建造房屋。据工匠们讲,小庙里原先香火非常旺盛,自从老和尚去世后,小和尚离开了小庙,就没有人来烧香了,渐渐地这个小岛人迹罕至。
房屋建造好后,奚之梦一家人住了进去。又过了一段时间,奚之梦又请人把小庙翻修一新,给三尊泥菩萨塑了金身,还到外面请来一位老和尚当主持,所有的用度都是奚之梦供给。渐渐地,小庙的香火又旺盛了起来。
奚家把小岛全部开垦成田地,种起了庄稼,从此长居于小岛之上,到现在,这座小岛上还有姓奚的人家居住。
正所谓礼多人不怪,善良人的人都会得到福报。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