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公祠前的那口老井是否通往大海铮铮铁骨,

儿子渐长渐大,认识了很多字,也对一些成语颇感兴趣,前几天又拿来成语“井底之蛙”和我较真起来,说青蛙能够把井认识了就很不错了,所谓“井中别有洞天”吗!还别说,我细一咀嚼,真的,何止是一只青蛙呀,只要每一个人能够真正认识一口井,那也是意义非凡的!儿子让我给他找一口井,说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真正地看过一口井。润语文(陆公祠前的井网络图)老家曾经有口井,坐落在城市西北十来里远,紧靠皮岔河的一个村庄上。记得儿时村庄周围种了数百棵翠竹,那些竹子不高,细细又斜斜,零乱地生长着,自然成不了什么乡间美景。让周边小伙伴乐而忘返的,却是老家那口简陋的水井。夏夜的傍晚,十来个孩子,老槐树下,一张方桌,围坐在一起,耐心地等待着奶奶打来的井水,那个水呀,真的是甜到心里了,除了夏夜的凉风,大概没有什么能够和那一碗井水相媲美了。如果说凉风能够给人肌肤清凉的感觉,那井水却是能够触摸到人的心灵,让快乐在自己灵魂深处舞蹈。说实在话,老家那个村庄,实属平凡,也没有什么名人古迹。但后来离开家乡、在外发展的人,无论是否事业有成,每次回老家,总是情不自禁地要到井边走几圈,看几眼。如今,我离开家乡多年,老家的那口井也早已不存在了。我找一口什么样的井给儿子看一看呢?想起读书的时候,老师曾经专门组织我们去欣赏盐城中学里面的“瓜井”,我一拍脑袋,和儿子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盐城中学看井去。一路上,我给儿子讲解着瓜井的来历:三国吴王孙权的父亲孙坚在盐城做官的时候,他爷爷孙锺为了引水种瓜,在这里开挖了一口深井,这口井就是“瓜井”,它以“井深水甜、大旱不涸”而闻名,正是这口井,滋养了周围的老百姓,滋养出了吴国的大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了。在盐城的历史上有八景,其中“瓜井仙踪”就是指盐城中学里面的这口瓜井。润语文(老井)儿子兴致盎然,到了学校门口却是一盆冷水,学校保安不让进门,说一口很简单的井,没有什么好看的。保安或许出于安全考虑不让我们进门,没法欣赏到所谓的“瓜井仙踪”,我也一下子有点蒙了。看着儿子闷闷不乐的表情,我哄着他说,看不到瓜井没关系,过段时间我回老家给他造一口井。可是,儿子依然不快乐,在他认为,造一口井该是多么费心的工程呀!陡然,我想起,在市中心陆公祠的门前,也有一口老井。于是,我们穿过热闹的街市,趟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带点“世外桃源”味道的陆公祠,这里别有一番安静。远远地,就可以看见门前的两个大石头狮子,气势宣扬。而那口老井在门前一角,却是显得很沉默,简陋朴实。儿子很兴奋,终于看见井了,一下子就跑过去,摸摸这个,敲敲那个,可没多长时间就感到很满足了。——在他心中,井也就是如此吧!润语文(陆秀夫石像)儿子眼尖,大叫:“爸爸,井里有钱!”我一看,果然如此,老井里零星地可以看见散落下去的硬币,在不太深的井水里闪烁着。我笑着告诉儿子,水是生命之源,造井的目的是延续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让我们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财富!儿子似乎不明白我说的话,他用手一指:“那这口井是为陆秀夫造的吗?”我有些茫然,一下子不知道这个答案。看了一下门口的昂然的石狮,脚步不由得踏进陆公祠内,魂归大海,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茫茫大海,汪洋浩瀚,在忠义面前,也变得如此不堪一击!走过青砖路,进入景忠堂,陆秀夫在盐城读书、生活的场景栩栩如生;正祠堂前,一座巨大的铜制香炉古色古香,它见证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浩然堂上,“驰援襄阳”的沙盘模型、“义斥伯颜”的蜡像和“追拥二王”的微缩场景都在书写着“丹心照汗青”的正气;东侧仰止堂的“崖山海战”惊心动魄,烽火连天,数十艘战船在汹涌的海浪中摇摆,数万人赴海就义……润语文(大铜马图片网络)——忠魂在此,精神不倒!离开陆公祠的时候,我又情不自禁地回头看了那口老井,或许,这口井的深处通往大海吧,可以让忠魂回家,让忠魂安息。我想,也敢肯定,每一口老井都有难以忘怀的岁月,每一口老井都有一个非凡的传奇。井,不仅给了我们生命之源,更给了我们生命的精神!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不忘记自己从哪里来,都不忘记陆秀夫的那种铮铮铁骨,都不忘记铁军的那种忠烈节义,我们的脊梁也就一定会永远地傲然挺立。三月樱花,梦中寻觅的美丽人儿,哪里才是我们需要回归的家园胡红梅,休矣;伐者,亦可以休矣!利,不可乱取;气,不可乱出孙继红的“遗书”写了什么,让我泪水朦胧!这个季节,她是最美的看不下去了,为胡红梅说几句!我背墙而立,各位把手中的石头拿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