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上奏皇帝建设海防,建设自己的战船火

年8月30日,人民邮政成功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以纪念林则徐诞辰周年。

这套邮票包括他本人的画像和虎门销烟的浮雕图像。将人物形象刻在邮票上,是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一种致敬,让人们铭记他们的功绩。

林则徐作为19世纪的人,能够登上邮票,不仅因为他在禁毒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还因为他是第一个探索新世界的人,使得腐朽的大清帝国逐渐接触新事物,从而催生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兴起。

这套纪念邮票被编号为J.,并广泛传播于人们之间。

众所周知,林则徐在禁烟运动开始时才真正接触到中国以外的世界。在皇帝主持禁烟期间,林则徐被委派为钦差到广州实施禁烟行动。

一到广州,他首先就开始了解外国人对清朝禁烟的看法,他让翻译官翻译外文书报供他阅读,通过阅读才发现,原来西方世界如此先进。

他了解到,西方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作业,例如自动纺纱机、平板印刷机、蒸汽机轮船、锅炉等先进设备。

而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甚至发明了蒸汽火车。这让林则徐大为惊讶,他无法相信西方国家竟能完成如此伟大的事业。

之前他刚向皇帝上过奏折,认为外国人虽善于海战,但登陆后无所作为,他认为这些外国人的腿不善弯曲。

但仔细阅读和思考后,他突然发现西方国家制造出来的一种装备,也许会给中华大地带来灾难,那就是蒸汽轮船。

我们需要强大的海军和海防。在此之前,他只知道外国人有一种铁制军舰,但对这种武器了解甚少。

可想而知,这也是当时所有中国人共有的认知。随后,林则徐不断探求外国的新鲜事物,了解中外的发展差距,特别是在海防方面。

一旦外国蒸汽战舰进攻中国,依靠旧木质战船是无法抵抗的。作为封疆大吏,他有向皇帝进谏的权力,于是他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其中详细分析了中外海军的情况。

奏折中写道:“查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如夷船逃出虎门外,自非单薄之船所能追剿,应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

此外,他还详细介绍了战船上的火攻器具,如火箭、喷筒、火球、火罐等,提出应该多加备制,以备战时使用。

清朝当时的水师是怎样的呢?是否真的不堪一击?清朝的水师成立于清军入主中原之后,与陆军一样分为八旗和绿营。尽管水师在沿海有部分驻防,但实际上只是用于缉拿海盗等小规模作战。

此外,最致命的问题是清朝的水师建制非常分散,没有建立起一套统一的指挥系统,导致本来就落后的水师实力进一步下降。再加上海军装备落后,船体容易破损,除少量鸟枪和火炮外,多采用弓箭、刀剑等冷兵器。

这样的海军不仅无法与西方列强抗衡,甚至与大明时期的海军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然而,当这份奏折送到道光皇帝那里后,他在这份足以改变中国历史的奏折上批了四个字:“一派胡言”。

这四个字让大清朝的海军崛起机会丧失,让林则徐建立海防蓝图的希望破灭,迷失了在光明与黑暗分岔路口的方向,直接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回顾历史,我们也许为道光皇帝的愚昧无知而感到愤慨,但实际上这种观念在当时的大清朝非常流行,甚至可以说是正确的选择。

众所周知,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害,从始皇帝修筑长城开始,中国的国防重心就倾向于北方,这从未改变。在古人眼中,西面是崎岖的山路和连绵的沙漠,而东南是浩瀚的大海,自然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只有北方广阔土地上游荡的游牧民族才是古人心中的威胁。

虽然到了清朝时期,这些游牧民族已经无法掀起什么大风浪,但随着俄国的崛起,北方防御又成了清朝国防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皇帝心中,大海仍然被视为屏障。那么,为什么会花费巨额银两去投资所谓的战船呢?爱新觉罗·道光皇帝四个字的回答“一派胡言”让我们瞥见了封建思想的恐怖。

这种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正所谓“薪尽火传一脉相承”。然而,我们在否定封建思想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它的成功性。

如果没有这种统一的思想发挥作用,或许中国早已分崩离析,成为若干个小国。思想的控制不仅仅是中国所独有的,世界各国都曾经有类似的经历。

例如,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为了控制民众思想,下令禁止民众的宗教自由,只允许信奉天主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4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