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战春秋晚期齐

齐吴黄海大战,亦称琅琊海战,是公元前年春吴国与齐国在青岛琅玡台海域爆发的一次大规模海战,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早一次海战,也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第一场大规模海战。齐国凭借主场作战的优势、钩拒等武器的加持与丰富的海战经验,最终取得战争胜利。

春秋晚期的争霸格局——晋楚衰落和齐吴崛起

春秋晚期,自晋悼公死后,晋国这个曾经的超级霸主也已今非昔比,公室衰微、六卿执政,晋国持续进入六卿倾轧和火并时代,先后经历了栾盈之乱、范氏与中行氏之乱,持续陷入动荡时代。而楚国因为楚平王的荒淫无道,在柏举之战中战败吴国一举攻陷楚国都城郢都,楚国几乎亡国,楚昭王复国后休养生息处于恢复状态。

在晋楚衰落之时,齐景公即位之后,任用国弱、晏婴、司马穰苴等贤臣能士,富国强兵,力图光复齐桓公的霸业。这个时代,齐国屡次挑战晋国的霸权,几乎达到与晋国平分秋色的境地。不过齐景公像他的祖先齐桓公一样身边除了晏婴一批贤臣外,还存在一帮宵小,同样晚年安于享乐,溺爱幼子,尤其对接班人安排失当和田氏代齐缺乏应对。在他死后尸骨未寒之时,陈乞联合鲍牧(鲍氏为姒姓)发动政变杀死了孺子荼。接着田乞以诈术胁迫鲍牧,立公子吕阳生为君作为傀儡,是为齐悼公。鲍牧与齐悼公有矛盾,齐悼公杀鲍牧,田成子田常(田乞之子)趁机怂恿鲍息及齐人毒杀悼公,齐国朝堂一片混乱。

齐景公

恰逢此时,东南的吴国开始崛起,成为一支影响列国争霸格局的力量。吴王阖闾灭楚后开始称霸中原。夫差即位后,吴国在夫椒之战中大败越国。野心膨胀的夫差不再满足于偏安一隅,意图率兵北上问鼎中原。夫差为取得中原霸主地位,将目标锁定中原大国齐国身上。恰在此时,鲍氏弑杀国君齐悼公,这就给了吴王夫差出兵攻齐的机会。他假意为齐悼公发丧,而后率师讨伐齐国。为增加胜算,夫差决定兵分两路向齐国发起进攻。夫差亲率吴国军队并联合鲁、邾等国,借道鲁国从陆上攻齐;夫差又派大夫徐承率领水军,沿海路奔往齐国的南鄙(今山东青岛琅琊一带),以配合吴国的陆上攻势。

吴王夫差

吴军舰队出海以及陆军主力北上的消息传到齐国后,朝野震惊,在吴国的强大攻势下,齐国上下暂时摒弃前嫌,同心协力保卫家园。齐国本为临海大国,有数百年的航海史,拥有当时诸侯国中最强大的海军。于是,齐国海军挥师南下与北上的吴国水军战于青岛琅玡台海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战“琅琊海战”打响!

战争中,齐国水军先使用火箭攻击吴军战船,之后利用金属”“冲角”和“钩拒”对吴军战船进行撞击围困。吴国水军难以抵挡,损失惨重,仅有部分残兵突出重围。主将徐承在部将保护下杀出重围,狼狈撤军。虽然夫差在陆上取得一些小规模胜利,但无法挽回海上作战的失利,不得不撤军回国。齐吴两国这场规模巨大的海战,最终以齐国的完胜结束。

吴国失败的原因——海军实力远远落后于齐国

(一)主力战舰的差异

齐国国力强盛、三面临大海,积累了数百年航海和造船经验,主力战舰为“大翼船”,长约23米,宽约3.5米,可装载士兵、船工等共约91人;船身狭长,分为两层,下层是库房和船工划桨的地方,上层是作战的士兵,可以运载相当数量的给养和武器装备,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好的优点。而吴国虽然也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即便吴王阖闾时期,伍子胥等人便在太湖训练水军,但是由于吴军长期在内河和湖泊作战,尽管其水军数量众多,却主要以内河船只为主,远远劣于齐军。

(二)主客场作战

吴军在不熟悉黄海海域等情况下,贸然劳师远征、千里奔袭,以疲惫之师去攻打以逸待劳的齐军。况且,海上环境与内陆江河湖泊大不相同。大海不仅更为广阔,而且风高浪急,礁石遍布,气候变幻无常。与吴军相比,齐军具有主场作战的优势,对当地海域环境更为熟悉。因此,战争一开始就注定了吴军凶多吉少。

海上大战伊始,吴国水军士兵就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汹涌的海浪,让很多疲惫不堪的士兵出现晕船现象,出现未战先乱的局面。同时,吴国水军士兵缺乏应对海上风浪的经验,各类战船之间未能形成默契配合,难以形成作战的合力。战斗时,作为旗舰的“艅艎”号缺乏其他战船的保护,在战争中遭遇围攻,最终被齐国水军俘获。此外,琅琊海战发生在初春时节,此时北方依然寒冷,习惯于南方温暖环境的吴国水军士兵并未配备厚衣铠甲,冰冷的海风使他们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而齐国水军士兵穿着铠甲手持盾牌,这使得在接舷战中,未做防护的吴国水军士兵被全副武装的齐国水军士兵大量杀伤,终致惨败。

(三)火箭的运用

战争打响后,齐国水军将余艘大小战船分为3个战阵,一齐向吴国水军进击,同时发射大量火箭。一时间,吴国多艘战船中箭起火,无数士兵葬身火海,士气受到重创,阵型多处被齐军舰队突破。

(四)齐军舰的铁头

齐军战船上装配的金属冲角也在海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在冷兵器时代,战船之间的撞击是水战的重要方式,交战双方往往谋求通过合适的角度、力度等将敌方战船撞翻。此战中,齐国水军就装备了大量带有金属冲角的突冒船。齐国水军在用火箭完成第一轮攻势后,随即派出突冒船向吴国水军发起撞击,并以大翼船和数艘桥船作战术配合,向吴军舰队深处突击,意图将吴国水军反分割包围。面对齐国水军坚船的猛烈冲撞,吴军舰队阵脚大乱,被迅速分割成几部分。

(五)齐军的秘密武器——“钩拒”

在齐国水军对包围圈中的吴军战船发动总攻击时,使用了一种叫作“钩拒”的水战武器。它是一种带有钩子的长矛,在水战中,既可用“钩”钩住敌军战船,使其无法逃脱;又能在己方处于劣势时,用“拒”抵挡敌军战船的追击。这种法宝跟罗马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种,船上安装的“乌鸦吊桥”差不多。在琅琊海战中,齐国水军在利用火箭和金属冲角完成前两轮攻势后,使用钩拒钩住吴军战船,使之无法逃脱,继而通过接舷战的方式取得战争的胜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