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丨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
年8月3日《中国日报》第5版“大江奔流”专题报道截图盛暑时节,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边的工作室里,王芳德正在制造一艘古船模型,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各式木工工具,房间里没有空调,只有一个老式的电扇。尽管天气炎热,王芳德几乎每天都在坚持造船。“差不多还有一个月这艘船就可以完工了!”王芳德指着即将完工的船模介绍说,船是按古图仿制的南宋杨幺战船,也是他制造的第十六艘船模。从年开始,王芳德凭着自己从小对船所有的记忆,同时参考书籍水运史记载的古船图册,陆续建造了16艘曾湖湘地区航行的古船船模,他凭借造船手艺被认定为长沙市开福区年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王芳德几乎一辈子都在与船打交道。年的一个冬日,王芳德出生在湘江上的一艘小驳子木帆船上。当时,父亲王记应常年驾着这艘木帆船在湘江上运输货物谋生,运送各类生活物资卖到长沙,再从长沙运货回去卖。这艘船,既是一家人生计所赖,也是一家人饮食起居的场所。“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都是船上长大的!”谈起自己出生的小驳子木帆船,王芳德想起了儿时的岁月,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父亲王记应的摇撸声。“我父亲12岁就到长沙当学徒,驾船谋生,我打小跟着他在船上。”王芳德常想起过去在船上的日子,漂泊在水面,船即是家,船上冬天冷,夏天酷热,时常面对会翻船的危险。年,15岁的王芳德成为了长沙市木帆船合作社的一名学徒,当时的船还是没有动力的木帆船,王芳德在木船上帮父母摇了一年多的船。16岁这年,王芳德被调去学习驾驶机动船,一开始的机动船都是木船装动力,王芳德不久就学会了开机动船,开着机动船驶出长沙港,他觉得很激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湘江里到处是船!”王芳德记忆里的湘江总是一幅百舸争流的画面。湘江,是湖南人的母亲河,湘江北入洞庭湖,接长江,奔大海。王芳德的父亲王记应开了一辈子的船,却一直只在湖南境内的水系上行船。王芳德把船开到了更远的地方,从湘江到洞庭湖,再到长江。最远的一次,王芳德开着船一直沿长江到了上海的黄浦江。王芳德翻开自己一本陈旧的“湘-沪”航线培训班教师证书,往事历历在目。年,在长沙市水运公司任职的王芳德开辟了长沙到上海的航线,受到了公司嘉奖。那一次航程王芳德记得很清楚,当时开了一艘大型货运船,运了一船废钢材,船上有二三十个船员,王芳德是船上的大副。船只日夜航行,去程顺水大约一个星期,在黄浦江等回程的货源又呆了28天,返程时逆水而行花了大半个月,一趟来回差不多两个月。“我们在黄浦江等回程货源呆了28天,上海滩很美,港口边上贸易繁盛,黄浦江从吴淞口注入长江后,前面不远就是东海。”王芳德回忆说。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想坐船去一趟黄浦江,看看美丽的上海滩。开了一辈子船的父亲却没有自己那样的好运气,王芳德常感叹,是时代给了自己机遇。时代发展,长江的水运越来越便捷,湘江的航运从当年的木帆船到后来的机动船,运输的货物种类也越来越多。王芳德一方面感慨时代的进步,一方面也留恋过去湘江百舸争流的岁月。年,从事几十年水运工作后,王芳德退休了,退休后的头几年,他一直忙着照顾生病的母亲。年,王芳德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冲动,希望重新仿造出一艘衡阳小驳子船,60多年前,他就出生在这样一艘小驳子木帆船上,这艘承载王芳德儿时记忆的木帆船对他来说就是“故乡”。湘江的木帆船自上世纪80年代后就渐渐绝迹了,但在王芳德的脑海里,那艘船清晰可见。他凭着自己的记忆,画出了船的大概模样,就此开始了自己的造船舶模型的计划。造船工作十分琐碎,对木工技艺要求也很高,为了造船模,王芳德也有寻找老匠人请教,但无收效。因古时造船没有图纸,无奈之下,王芳德就只能凭着自己对船的记忆和理解,开始了摸索造船模。“小的时候,我家里的木船一到两年要修一次,我自小耳濡目染,所以有较好的基础。”王芳德指着墙上上百件木工工具说。“造船模和造大船一样,一个部位用什么木料,要跟以前的真船一样,不能随随便便,要根据强度考虑用樟木还是杉木,另外还要考虑变形,防碰撞,要经得起下水测试。”船上的每一个部件的制造都要煞费苦心,比如做一个船模的铁锚,就要考虑材料、形状、大小等多个方面,纯手工打磨,一个锚要做一天多。一艘船模里这样的零件大约有上百余个,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对年近七旬的王芳德是个不小的挑战。由于眼睛不大好使,造船模过程中受点小伤是经常的事。历时半年,最终,王芳德成功造出了一艘衡阳小驳子船。此后,他又陆续造出了十多艘湖湘古木帆船模型。“小时候我记忆里看到的湘江里面的船三十多种,到上世纪80年代末就彻底没有了,凭我的记忆还可以做一二十艘船,湖南有历史的船,我做一艘算一艘,如果我不能做,祖辈流传下这些技艺可能就流失了!湖南特有的那些船也会消失...”王芳德说,从造第一艘船模开始,他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希望把没落的湖南帆船史找回来,想在长沙建立一个世界级规模的船文化博物馆。王芳德说,因为这几年媒体的宣传,有一些收藏家希望收藏他的船,尽管有的出价不菲,但王芳德不想卖掉这些船模。“我的愿望就是建一个规模大一点的船文化博物馆,湖南的造船历史是世界上最久远的,船的历史就是湖南的一张国际名片。”
上一篇文章: 南宋海军实力发展到了什么程度4万兵力,构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