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最真实的朱元璋,慈爱的暴君,纯粹的
有人说他是一代雄主,在元末的乱世中以布衣之身脱颖而出,建立明朝三百年的基业;有人说他嗜杀成性,四大案诛杀官员不计其数,哪怕是跟随他多年的人也得时刻提防人头落地;有人说他苛刻官员,给官员的俸禄生活堪忧,却要官员奉公廉洁;有人却说他仁爱有加,登基之后与民同休,收拾了前朝的烂摊子。
朱元璋的一生功过为后人津津乐道,因为这个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出身最低的皇帝,在登基之后做出了一些变革是影响深远的,不仅仅影响了明朝,甚至影响了后世的清朝,这么一个影响深远的非常人物,自然也会做出一些非常事情,而从这些非常事情,也能看出他是怎样的非常人物。
1.另一个时代的“刘邦”如果说封建时代的帝王君主中有谁的起点和朱元璋最接近,那很多人都会想起刘邦。刘邦在反秦之前只是一个亭长,只是一个最基层的官员。虽然是个官,但游手好闲的,什么都不干,刘家老三的他就被嫂子嫌弃过。由于游手好闲,他的手上也没什么钱,所以常常到嫂嫂家蹭饭,而且还好面子,一带带好多朋友一起去,气的嫂嫂那回敲锅,告诉他,这里已经没有他的饭了。
朱元璋倒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实农民,但是因为时代不允许老实的农民生存下去,所以他也当过乞丐,当过和尚,到处被欺负,即使忍辱负重还是难以维持生计,只好反了这鸟朝廷。
两人的为人是天差地别,但是两人在创立天下的时候展示的一个帝王该有的能力,确实是极其相似的。
两人反抗朝廷,但是最强大的敌人都不是朝廷,而是同为义军的前任盟友,而二人也通过自己的知人善用,化解了危机,打败了比自己强的敌人,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刘邦最大的敌人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而朱元璋最大的敌人是残暴的陈友谅,就连曾经马蹄踏遍亚欧大陆的元军,除了王保保之外,其他人也几乎不能对朱元璋造成威胁。
陈友谅的实力远胜朱元璋,特别是水军,据说多年后的郑和下南洋的宝船就是根据陈友谅的战舰修筑的,几十年前的战船到了几十年后依然是领先于世界的水平,可见陈友谅的水军强大到什么程度,相比之下,朱元璋的水军就弱的可怜了。
龙湾之战,朱元璋用计把陈友谅的水军引到陆地上,然后用伏兵一举击破二十万陈汉军,并且缴获了他们的战船。这些战利品朱元璋视之如珍宝,可失去这些战船对陈友谅来说只是有些肉疼,休养生息之后陈友谅出动六十万水军,战船也更新迭代,新的战船上甚至还能跑战马。陈友谅的水军从长江中上游顺流而下,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展开了决战,人马战船不及对手,敌军又是顺流而下,朱元璋的水军再一次陷入劣势,而且这次,狡猾的陈友谅吃一堑长一智,是不会放弃战船和他陆战的,这一次正面交锋可以说是决定了未来天下的归属,而此战的获胜者不是占尽优势的陈友谅,而是我们的主角朱元璋。
在看起来几乎是毫无胜算的情况下取胜,朱元璋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皇帝,还是一名出色的帅才。
2.朱家儿孙的慈父
相比于刘邦报复性地给大嫂的儿子封了个羹颉侯,嘲讽当年的敲锅底之怨,朱元璋对子孙可是好太多了。
他的侄子朱文正因为不满朱元璋对他对平定陈友谅的封赏,于是与张士诚写信勾结。给老朱气的当场把他叫到跟前来,不由分说一顿鞭打,这可是谋逆的大罪啊,但朱元璋还是没有要了他的性命,甚至让朱文正的儿子继承他的爵位。
不敢相信这是后来大杀功臣,让朝堂大多数时候官员都是不足的情况,哪怕有许多举人在当官员替补,在面对自己的子侄的时候却迟迟下不去手。
都说刘邦“非刘姓不可称王”,但朱元璋做得一点也不比刘邦差,哪怕之前已经有汉朝的七国之乱和晋朝的八王之乱的前车之鉴,朱元璋依然是把边塞的边防重地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辽王,宁王,燕王,谷王等九个儿子就是大明的边塞九王,其中就有后来的永乐皇帝,燕王朱棣。
其实在去世之前朱元璋有一种预感,觉得自己的继承人,皇太孙朱允炆镇不住这些叔叔,于是就问朱允炆以后要怎么处理这些叔叔。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忍心剥夺这些儿子的权力。
而最得朱元璋宠爱的就是懿文太子了,懿文太子朱标为人仁厚,朱元璋很早就让朱标协理朝政了,但朱元璋怕他镇不住功勋大臣们,于是在洪武朝大开杀戒。传闻有一回朱标阻止朱元璋大开杀戒,朱元璋就递给朱标一根荆条,要他拿起来。这就是朱元璋的荆条教子的故事,朱元璋担心这些大臣像荆条上的刺一样,朱标镇不住,于是就帮他除去这些刺头。
懿文太子朱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荆条教子还有下半段故事,朱标对着朱元璋毫不退让,说要是有尧舜一样贤明的君主,才能有贤明的臣子,言外之意就是讽刺朱元璋残暴,不是一个贤明的皇帝,哪怕他是太子,自古以来多少太子敢对皇帝这么说话,朱元璋气的拿起凳子就朝着儿子砸去,给朱标吓出病了,可看到儿子病了,朱元璋又很后悔。像他这样固执自负,又喜怒无常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儿孙的时候,又是一个纯粹的父亲,一个慈爱的父亲,顶撞他,又能活着的,只有他的儿孙们了。3.嫉恶如仇的农民
为何朱元璋对儿孙那么好,而对官员却那么苛刻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朱元璋的出身。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他是农民出身,相比于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这些出身官僚的皇帝来说,出身民间,而且是出身于元末这个乱世的民间的朱元璋天生就觉得官员不是什么好人,天生就对当官的不太友善。
因为在朱元璋生活的元末乱世,百姓即使在灾荒之年也要交税,而赈灾的粮食大多是进了各级官员的口袋里,这一切的一切,朱元璋都是看在眼里的,因此对于这种当官的,他是一百个看不上,当上皇帝之后也是借着洪武四大案,杀了一切有可能参与贪污的官员。
不只是确定参与贪污的,只要有贪污嫌疑的,格杀勿论,这就是朱元璋的铁血手腕,他认为只要杀得够狠,就没有官员敢再在百姓身上某利益。
朱元璋规定百姓如果受了冤屈,可以到京城告御状,朝廷是报销沿途路费的,他是真心地和百姓站在一起,说朱元璋嗜杀的,大多是读书人,再由后来的清朝添油加醋地描写,朱元璋也就有了今天嗜杀的形象。
也许朱元璋确实是个动不动就要杀人的皇帝,但对天下百姓来说,他绝对是最好的皇帝,他绝不是民贼。
而农民出身的身份,也注定了他的思想是传统的,华夏的传统思想就是多子多福,而且认为自己这一辈子的努力就是为了儿孙过上好日子,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朱元璋对官员和对儿孙是那么双标了。而且对于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来说,天底下只有两件事情是正事,那就是种地和读书,所以这也奠定了从此时开始,中华民族会逐渐失去对大海的认知,也的确,郑和下西洋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朱元璋的出身和最后的成就,以及时代的变化,就注定了他会是一个复杂甚至矛盾的人,而正是这个复杂的人,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新的时代,不可否认他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要承认的是,他是个伟大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