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最忌惮的5大谋士,庞统第四,第一
蜀中有名的舌战名人张嵩,曾出使洛阳,得曹操之言:“濮阳之时攻吕布,宛城之时战张绣,赤壁之时遇周郎,华容之时遇关羽,潼关剪髯弃袍,渭水夺舟避箭”,正是曹操一生所失。
张松为什么要揭露曹操的缺点?原因也很简单。
张松本来是为了刘璋向曹操示好,希望曹操出兵攻汉中,取张鲁。但是曹操在张松面前阅兵,说明他武力不错。现在张松才又把曹操一生的败绩都骂了一遍。曹操当时很无语。如果不是因为程昱等人阻止他,恐怕宋洋会当场死亡。最后,曹操让宋洋吃了一棍子,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从上面张嵩批评曹操的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道理,那就是即使作为曹魏开朝的始祖,曹操也会败北。曹操为什么会输?大多数情况下,正是因为敌方顾问太强。
比如赤壁之战,曹操虽然有程昱、荀攸等谋士,但最后还是败给了孙、刘连俊。这是为什么呢?除了不听贾诩这个瘾君子的策略“利用旧楚王朝的仁慈,以官待官,平定民心,使吴国人民服从自己”之外,就是对手真的太强了,比如鲁肃,诸葛亮,周瑜这种军神。告诉我曹操打败他们三个是不是很难?
其实曹操统治天下30多年,也有让他害怕恐惧的谋士。曹操一生最伟大的五个谋士,第四第一的庞统,可以做诸葛亮的老师。这五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曹操真的有必要畏惧他们吗?
第五名:周瑜
曹操的谋士和指挥官之一是周瑜。
周瑜作为东吴首任大都督,协助孙策统一江东。可以说,周瑜的地位与蜀汉、关羽、张飞等集团元老有几分相似。
赤壁之战失利后,曹操为了挽回一些面子,声称战败是因为自己生病,一时输给了周瑜。
史料《三国志郭嘉传》:“太祖征荆州,仍留在巴丘时,患疾疫,焚舟而去,叹曰:‘郭奉孝在此,必不独在此’。”当时曹操烧船回来的说法显然说不通。叹郭嘉不死,仍可免赤壁之败。
反正曹操是被周瑜、孙、刘联军打败的。
当时周瑜作为联军的统帅,先是设计除掉曹操的两大水师大将蔡云,然后又与黄盖上演苦肉计,以求迷惑曹操。最后他用火攻的策略,结合庞统设下的一系列连环计,连中四次。曹操怎么可能一下子反应过来?
另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这场战斗是在水上进行的。斗水是曹操的软肋,相反是周瑜的强项。所以只要周瑜不死,估计曹操也不敢大兴水师攻东吴。
第四名:庞统
庞统的名字叫凤雏,他一生只见过曹操一次,但曹操对他又敬又怕。
为什么说曹操,曹操就到?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曹操吃了一场大火,但为什么烧得那么顺利?除了东南风和黄盖的努力,还要得益于庞统的连环计。
当时,联军正担心曹操的战船会分散开来,如此最多也就烧毁小部分战船,对于整个战局仍然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此,庞统便化身前往曹操军营之处,当时曹操听闻庞统之名,亲自出门迎接,并且好酒好肉招待。曹操当时知道眼前这位大贤,乃是绝世人才,因此对庞统的话尊宠备至,当时曹操吐槽自己兵士因为船身摇晃厉害,故而很难练兵,其战斗力大打折扣。
庞统听闻之后,便立即提出将所有战船用大铁索连接起来,这样船身便可稳定下来,休说练兵稳定,即使在上面举办大型的酒会都没有问题。曹操当时听后,大夸庞统,称此计甚妙!于是安排工匠打造铁索,随即将所有的战船连接起来。
如此一来,连环计便由此埋下伏笔。
后来,黄盖一把大火引烧曹操战船之后,曹操才明白先前乃是中了庞统之计也。不过,此时后悔也没办法了。曹操安排在赤壁的大本营,只能接受被大火侵袭。
虽然后来,曹操没有再与庞统相见,但是赤壁的连环计也足够曹操痛苦一辈子了。
如果,下次再遇到庞统,曹操肯定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毕竟资产再大也经不起第二次大损失!
第三位:司马懿
司马懿,道号冢虎,曹操生前对他大为忌惮。
然而,司马懿跟曹丕关系非同寻常,而且司马懿也非常聪明没有露出丝毫的不敬、不轨之心,曹操即使想要处置他,也找不到理由。
曹操为什么要忌惮司马懿呢?自己当年辛苦聘请司马懿,这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二者不是冲突了吗?
其实,曹操之志乃是世人皆知的。聘请司马懿也只不过是想自己能够早日成就大事,奈何对手刘备、孙权,实在太不好对付,因此才需要司马懿协助,在旁辅佐自己、包括教导曹丕后代等学习。
而曹操也考虑到司马懿会有不臣之心,特别是自己梦见“三马食槽”之后,更是对司马懿忌惮有加。
更何况,司马懿之前表现出非常的谋略。
其一,在曹操打败张鲁之后,司马懿提出战略,火速进攻刘备,占据益州之地,一劳永逸。如此一来,刘备这股势力就解除了。
其二,在关羽北伐襄樊威震华夏之时,曹操惊慌之下准备迁都以避关羽锐气,但是此时司马懿便提出联吴拒羽的战略,曹操为了事成,还答应把江南之地直接封给孙权。后来,孙权果然派遣吕蒙、陆逊等白衣注渡江,趁机要了关羽的后方城池,关羽不败也难。
从司马懿表现的种种来看,此人不但是智谋深远,而且更是老谋深算,试问曹操他能不忌惮司马懿吗?
第二位:荀彧
荀彧,曹魏侍中,被曹操称之为有“王佐之才”,那么曹操为何忌惮荀彧呢?
荀彧虽然一大早就投奔了曹操,并且为曹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帮助曹操一统中原北方。曹操在大事安定之后,任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可以说荀彧是备受曹操恩宠。但是曹操却因为一件事情,彻底改变对荀彧的态度。
这件事情,还得从曹操废除三公制度,重新恢复丞相制度说起。
在曹操平定中原北方之后,实力迅速扩张,后来曹操修筑铜雀台,并且想称魏王。但是这个时候荀彧却不认同曹操想称王称霸的举动,为此跟曹操闹不愉快。
但是曹操呢?怎么办?就有些类似于刘备一样,自己即使不想称王,但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这一波大将、谋士们,他们可不这样认为,他们也需要功成名就。
曹操对这件事情也是非常无奈,再三思索之后,派遣内侍大臣给荀彧送了一个空盒子。随后荀彧看到曹操送来的空盒子之后,便自尽而亡。
荀彧为何会自尽而亡呢?答案很简单,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意思就是说曹操不想跟荀彧闹翻,你自己看着办!
荀彧也懂得起曹操的意思,于是便决定自尽。
其实,荀彧跟随曹操数十年,功高业伟,曹操为何非要逼杀荀彧呢?很简单,因为荀彧不想让曹操称王,荀彧的初心仍然只是想让曹操辅佐汉献帝,剿除动荡的天下,此乃是荀彧的目的。
而对于曹操而言,荀彧不赞成自己称王,那便有可能会投奔刘备。为此,曹操不得不想办法把荀彧控制,实在不行架空荀彧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法。
第一位:法正
曹操生平最忌惮的一位谋士,乃是川蜀的顶尖谋士,提出著名的《汉中策》,替刘备分析当前形势,随后制定汉中之战的策略,率领黄忠斩杀夏侯渊折曹操一顶级大将。
《魏略》记载:“吾得尽天下英雄,唯法正不可得邪!”,此乃是曹操在汉中吃了大败仗之后对着众谋士、大将之面当众的叹息。
从曹操的感叹来看,他生平最忌惮的谋士无非就是川蜀法正。其实对于曹操来说,如果当时刘备身边没有法正辅佐,恐怕汉中之战刘备想要打胜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况且当时刘备攻打张郃,已经备显吃力,而诸葛亮当时并不想倾尽全力之兵支援刘备。由此一来,刘备很有可能吃大败仗,如果后续粮草、兵力又得不到补充,战局可想而知,好在有法正亲自前往战场观察形势,最终让黄忠找准时机出战。这才赢得了汉中之战的第一头彩,夏侯渊一死,曹操虽然没有赶到战场,但气势上来说,已经输了一节。
因此,综合下来,曹操才有天下英雄独不得法正这样的感叹。如果,曹操得到法正,恐怕历史上就没有老黄忠斩夏侯渊的这个事情了。而曹操亦不会有汉中之败的耻辱,总之对于法正,恐怕曹操是会记住一辈子的了。
一个法正,一个庞统,外加一个司马懿,可真够曹操喝一壶的了。法正的计谋稳、准、狠,而且随机应变,在军事方面法正足可以担当诸葛亮的老师。
如果法正不早死,刘备在夷陵也不会遭致如此大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