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有诸葛亮与庞统,为何没能夺得天下你看
导语:三国时期出现过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其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诸葛亮,由于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褒刘贬曹,更是将诸葛亮神话,导致诸葛亮的名气非常大,逐渐成为了三国中的代表人物,就连鲁迅先生在看了《三国演义》后,更是评价诸葛亮多智近乎妖。
在正史《三国志》中,诸葛亮虽然也很厉害,但却并没有像演义中描写的那么夸张,如果真论本事的话,诸葛亮的内政能力在三国中绝对能排得上前三,但论起军事能力,庞统才是蜀中的第一人。
三国时期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言:“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对于司马徽的言论非常在意,在公元年,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茅庐请出了拥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就为刘备提前准备好了隆中对,提出了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的战略规划。
在赤壁战场时,诸葛亮又为刘备引出了凤雏庞统,庞统先是假意投曹,在赤壁之战中为曹操献上了连环计,使曹操的所有战船全部连接,就是因为此计,周瑜才能在赤壁火烧连环船大破曹军。
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后,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迅速抢占了荆州,开始以荆州为根据地招兵买马,在坐稳荆州后,刘备又听诸葛亮之言放眼于益州川蜀之地。
这时候,庞统在诸葛亮的引荐下正式出山,成为了刘备麾下又一位顶尖谋士,为刘备入主川蜀做准备。
公元年,汉中张鲁进攻川蜀之地,刘璋没了办法,于是听从了法正的建议,派使者前去荆州请刘备相援。
法正到了荆州见了刘备后,请求刘备发兵救援川蜀,直言若是刘备不出兵,那川蜀之地将尽数被张鲁夺取。
不光如此,法正还向刘备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认为刘璋暗弱,非明主也,法正也有意让刘备取下川蜀。
刘备早就有意取川蜀,可惜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而法正恰在此时向他表明了心意,这让刘备大喜,他认为有法正与他里应外合,拿下川蜀就变得简单了。
刘备带着庞统、魏延等人前往川蜀,表面上是对付张鲁,实则是对益州图谋不轨,自从与刘璋在涪城见面后,刘备的数万大军就驻扎在葭萌关,粮草方面由刘璋供应。
随着刘备大军驻在扎葭萌关一年有余后,却始终赖着不走,为了送走刘备和他的大军,刘璋开始不再供给刘备粮草,就连军事器械等物也开始减半供应。
庞统作为军师,他觉得若是始终迟疑不决,恐会有祸事降临,于是庞统为刘备定下了三条计策,供刘备选择。
第一条计策是让刘备立即发兵攻取成都,利用刘备骑兵的优势,速战速决拿下成都。
第二条计策是让刘备擒杀川蜀大将杨怀,将他手上的兵马吞并,占据他们的关头,对刘璋对峙。
第三条计策是让刘备引兵回荆州,待到张鲁再次进犯川蜀时,刘备在缓缓图之,此计虽稳,却等同于暂时放弃攻取益州,属于下计。
按照庞统的意思,是想让刘备选择第一条计策,那就是快速拿下成都,可刘备思前想后,最终决定采取第二条计策,杀掉杨怀,吞并他的兵马、地盘和粮草。
虽然刘备成功地杀掉了杨怀,但却让刘璋有了准备,开始用兵对刘备进行防守,由于刘备大军都是精兵,又有庞统指挥和法正做内应,刘备大军一路高歌猛进。
但在攻取雒城时,却发生了意外,法正向刘备进言:“山北大路可直取雒城东门,山南有条小路,可取雒城西门,大军可兵分两路,共同进兵雒城。”
庞统看了地形图后,觉得山南小路崎岖,一旦进入万一有伏兵,将会损失惨重,于是向刘备建议,全军走大路,共同攻取雒城东门。
但刘备却执意分兵,并让庞统领兵前往山南小路,庞统见刘备不听自己的建议,只得长叹一声,领军前往山南小路。
结果川蜀大将张任就埋伏在落凤坡,最终将庞统乱箭射杀,而庞统见到伏兵后,知道自己将葬身于此,于是临终遗言说道:“吾今日必将身死,真是时也命也。”
结语:从庞统的临终遗言可以看出,刘备虽是仁主,但却不听庞统之言,导致庞统身死,可见刘备在微末时喜欢听从人言,一旦爬上高位后,往往不愿采纳人才之言,庞统之死是因为刘备一意孤行,后来伐吴,诸葛亮极力劝阻,刘备还是一意孤行,对于这位有权势后就不纳谏的主公,又怎么会成就大业呢?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给我。
本文内容及图片全部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这样的文章,不值得点一个“在看”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