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学堂什么是碇石
什么是碇石?碇石,是指稳定船身的石块或系船的石礅,通俗来讲,就是古代“船锚”的构件。船锚是船泊靠岸的主要部件,一般是铁做的,会用铁链拴在船上,靠岸时把锚抛在水底,可以使船停稳。
在古代,人们为了把船只停稳在岸边,会用绳系住一块大石头,或是装满石头的篓筐,在靠岸时候使其沉入水底,依靠着重量使船停泊。帮助船只停泊、靠岸的石头,就被称之为“碇”。后来,人们又将木头与石块结合起来,制成木爪石碇,即在碇石两旁系上木爪,木爪的形状模仿树木枝杈,扎进水底的沙石和泥土里,靠重量和抓力使船停泊,这也是现代船锚的前身。
关于碇石的使用,在古文中有着不少记载,例如是《三国演义》中:“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中也有提及:“金以楼船并力攻彦先,彦先所乘舟下碇石,急收不应。金人击之,彦先与其家皆死。”
在宋元时期,有石碇、木石锚和木碇三类定泊工具。根据出土的文物复原图,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不同碇石的造型:
泉州法石乡发现的宋元碇石复原线图
福建晋江出土宋元碇杆复原线图
山东蓬莱水城出土宋元木碇线图
日本出水元代战船木碇复原线图
在现代考古打捞的文物中,也有着不少碇石的身影。
出土于广东的碇石,现陈列于广州海事博物馆
更多唐宋时期的航海历史以及相关海事知识,欢迎大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线上参观广州海事博物馆《七海扬帆——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
撰稿:徐芷帆张杰玲
编辑:张杰玲
审核:高云霞徐芷帆黄文平
审定:张珂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