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被误解千年,历史上的李治有多恐怖看外
唐高宗李治,是唐代第三位皇帝,在位年。史书上对唐高宗的评价一般都是四个字“软弱无能”,但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如果唐高宗软弱无能,为什么在他统治时期会拥有唐代最辽阔的疆域?为什么在他之后会出现“开元盛世”?
近年来,史学界对“唐高宗的历史问题”更趋于客观,中国史学家认为,唐高宗外圆内方、文韬武略,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皇帝。不仅如此,外国史学家也给予唐高宗非常高的评价,英国著名汉学家、《剑桥中国史》主编、西方隋唐史研究的奠基人崔瑞德先生在其著作《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是这样介绍唐高宗的:
“唐高宗是唐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和前辈相比,他的另一伟大政绩是对科举制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控制物价的措施也收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并行用于有唐一代。唐朝这时的军事力量和威望均达顶峰,甚至超过唐太宗时期。”
唐高宗的历史问题错综复杂,今天我们就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通过三件事看看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究竟有多厉害、多恐怖。
大智若愚成最后赢家贞观二年(年),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李治出生,小名雉奴,他的母亲是长孙皇后。李治4岁的时候,被封为晋王。16岁的时候,被册封为太子。16岁以前,李治的生活是风平浪静、无忧无虑的。
李治,字善,他的性格也是善良宽厚、聪慧孝顺。贞观十年(66年),长孙皇后去世,9岁的李治万分悲痛,太宗李世民怜惜儿子这么小就失去母爱,决定亲自抚养他,于是,李治和晋阳公主就跟在太宗身边生活、学习,这段时间对李治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贞观十七年,齐王李佑叛乱,牵连出太子谋反计划,太子李承乾因此被废。面对波涛汹涌的政治变局,16岁的李治仿佛置身事外。谁会是下一位太子呢?李世民心中的人选是魏王李泰。
但是这时国舅长孙无忌站出来,力挺李治为太子,理由是晋王李治宽仁纯厚,可以保证兄弟们的安全,是最佳的守成之主。长孙无忌的话击中了李世民的要害,不管他多么喜欢李泰的才学,兄弟相残都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最终的结果是李治获胜,被立为太子。
在立储的过程中,李治似乎什么都没做,太子之位这个大馅饼就掉到了李治的头上,真的是这样吗?看看《资治通鉴》卷一九七是这样记载的:
“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
李元昌是李治的叔叔,因参与李承乾的谋反计划被赐死。李泰以李治和李元昌关系密切来恐吓李治,希望李治知难而退,放弃太子之位。李治听完哥哥的话,吓得不知所措。
唐太宗发现李治神情紧张,便询问李治原因,李治不肯说,太宗再三追问,李治才说出真相,唐太宗最恨兄弟不睦,他对李泰的好感全无,反而觉得李治表现更好,为了保护哥哥而不告发李泰。那么,李治的做法,是他的性格使然还是刻意表演呢?
面对李泰的威胁,李治并没有与哥哥针锋相对,也没有向唐太宗报告,而是选择沉默隐忍,以退为进,等待李世民主动问他,而且是在反复追问的情况下才被迫说出实情,这样做既可以把李泰恐吓他的事告诉父皇,又让李世民觉得他其实是想保护哥哥,是在父皇逼问之下不得已才说出真相。
16岁的李治,看似对太子之位毫不动心,其实哪有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他看似无心之举,却一箭双雕,既巧妙地暴露了哥哥的险恶用心,又取得了父皇的好感。所以,李治成为太子,并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是一个聪明的“老实人”,深刻领悟了老子无为而治的道理,最终获得太子之位,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开疆拓土打造最辽阔版图唐高宗时期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唐太宗刚刚去世,西突厥的首领阿史那贺鲁就发动对唐的进攻。高宗三次派军镇压西突厥的叛乱。前两次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显庆二年()正月,高宗派苏定方率军进行第三次征讨。面对10万突厥大军,只有1万多人的唐军临危不惧,在苏定方的指挥下,最终擒获阿史那贺鲁被,西突厥灭亡。从此,唐朝开始在中亚实施“羁縻”统治,波斯(今伊朗)以东的国家都接受唐朝的册封,唐朝与西域各国的贸易交流达到顶峰。
朝鲜半岛,特别是高句丽问题,一直困扰着隋唐的皇帝,唐太宗晚年曾亲征高句丽,但是并没有成功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当时朝鲜半岛的北方是高句丽,东南方是新罗,西面是百济。唐高宗时期,新罗因受到高句丽的攻击,多次向唐朝求援。高宗曾两次派兵帮助新罗击退高句丽的进攻。显庆五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合攻打新罗,新罗再次向唐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率军攻下百济首都,俘虏了百济国王,百济宣布灭亡,唐朝在百济实施“羁縻”统治。第二年,高宗再次派军攻打高句丽,虽然包围了都城平壤,但未获成功。
龙朔三年(66)九月,倭国(今日本)联合百济(今韩国)攻打新罗。唐军与新罗联军在四方白江口海域,与倭国海军和百济复国军发生决战,最终唐军获胜,烧毁了日本多艘战船。这场战争挫败了倭国想要在东北亚扩张的野心,也令百济复国梦彻底破灭,从此,东北亚地区出现了长达六百年的稳定局面。
乾封元年(),高句丽内部发生叛乱,要求唐朝支援。高宗派军从海上、陆地兵分两路进入朝鲜半岛,两年后攻克平壤,高句丽宣布灭亡。唐朝在高句丽驻兵,实行“羁縻”统治。征服西突厥和高句丽,打击倭国扩张,将唐朝疆域版图扩张到最大,这些唐太宗没有完成的事业,最终由高宗实现了。
励精图治开创“永徽之治”高宗即位以后,延续了贞观时期的治国路线,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一时期国家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史称“永徽之治”。
永徽三年(公元年),全国人口由贞观时期不足00万户,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迅速增加到了80万户,经济状况也大幅增长,永徽五年(公元年),全国粮食大面积丰收。
高宗时期进一步完善了律法,永徽四年(65年),他命长孙无忌等人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成《永徽律》,它是唐以后各朝代法律的蓝本。这一时期犯罪率很低,有一年监狱中关押的犯人只有50多个,可见当时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
结语欧阳修在撰写《新唐书》时,认为李治是昏懦之君,其实这是不客观的。在高宗之前有雄才伟略的唐太宗,之后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在这两位光芒四射的帝王之间,唐高宗的历史功绩很容易被忽视。唐高宗有软弱的地方,但他在处理重大事情上,不仅没有昏庸和懦弱,反而很果断和决绝。所以,唐高宗李治并不是懦弱之君、守成之主,而是有胆识、有魄力的英明君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