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古代的大船
楼船
说到大船,中国古代有楼船。楼船是一种具有多层建筑和攻防设施的大型战船,外观似楼,故曰楼船。《释名》中对楼船上层建筑的记述是:其上屋曰庐,像庐舍也。其上重屋曰飞庐,在上故曰飞也。又在其上曰爵(雀)室,于中侯望之如鸟爵之警视也。
楼船不仅外观巍峨威武,而且船上列矛戈,树旗帜,戒备森严,攻守得力,宛如水上堡垒。汉代楼船多为三层,唐《太白阴经》记载: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忽遇暴风,人力不能制,不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张形势。
据《太平御览》记载,汉武帝造豫章大船:可载万人,船上起宫室。又据《后汉书》记载,公孙述盘踞汉中,曾打造十层赤楼帛兰船。吴主孙权也曾造大楼船,名曰“长安”,可载战士三千。
但大楼船一般不安全,抗风暴能力差,如孙权的“长安”,因大风骤起,而沉没江中。还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孙权命董袭“督五楼船往濡须口”,不料风暴骤起,五楼船全部沉没。到西晋灭东吴时,益州刺史王濬造大楼船“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
隋时著名楼船称五牙战舰,杨素和前辈王濬一样也在四川打造战船,其中最大者: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旗帜加其上。
汉唐距今久远,迄今并未发现楼船实物,但有汉楼船纹铜镜背饰图,船体并列成双,船后部有双檐高层楼阁;另外还有汉代广州城砖上的楼船图,不但有重檐亭阁,而且有帽形帆。
宋早期成书的《武经总要》中绘有楼船图,甲板上有三层建筑,每层四周都设置半人高的女墙,在第一层周围又用木板围成战格,女墙与战格上均开有若干剑孔、矛穴,即可远攻,又可近防。另外,还备有檑石、铁汁等防御武器。船上空间很大,甲板上能够行车走马。
从外形看,楼船方首无帆,两边多设划桨,与古代西方的三桨座战船、五桨座战船颇类似。楼船分多层,但其层是指甲板之上建筑的层数。而三层桨座战船的三层则是指桨手是分上下三层的。因此楼船与之相比显得动力不足,加之船首为方首,速度和机动性当不如古代西方的三层桨座战船。另外楼船的桨手是暴露在甲板之上的,而后期的三层桨座战船的桨手则是全部封闭在甲板之下的。
楼船多用于江湖(主要是长江),也用于近海,由于楼船重心高,抗风浪能力差用于远海是相当危险的。楼船参与的著名战役几乎都在长江之上,比如赤壁之战、西晋灭吴之战、隋灭陈之战、元灭南宋之战等。自宋元以后楼船的使用及记载渐无。
托勒密的巨舰
以上所述都是江船,并非海船,古代世界里海船中的巨无霸,当属希腊化时期,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所造的超级划桨帆船。
根据Athenaeous的记载,托勒密四世(-BC)建造的这艘巨舰,长米,宽18米,高22米(到船舷),船艉柱距吃水线有24米。而我们知道今天最大的油轮有米长,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是米。托勒密巨舰的划桨长达14米,最上一层的划桨长18米,浆上还有为保持平衡而附加的铅配重,它有40行浆,甲板上有充足的空间安排巨大的投掷武器。托勒密的巨舰有名水手操纵风帆和索具,0名桨手和名士兵,载员高达名。看来只有汉武帝(-87BC)的豫章大船可与之媲美。
~From:gutenberg.org~
在距今多年前,人类是否有能力造出这样的庞然大物,一直就存在争议,比如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评论王濬造大楼船时称“难以置信”,并认为传说近于神奇,无法指驳,也无法证实,并认为作者文笔之间可能夸大其词。
由于材质的关系,古代造船都用木材,木材易腐,这些大船的寿命最多百年,因此很难找到年前大船存在的证据。但内米湖沉船的发现则改变了人们的这种看法。
内米湖沉船
据记载罗马皇帝卡里古拉曾命令建造两艘大船,本来是要用于海上的,但最终被用于内米湖(LakeNemi),一艘是献给贞洁女神的神庙,另一艘则是皇帝的行宫,即罗马帝国版的隋炀帝龙舟。后来这两艘大船在内米湖里沉掉了,但以后的人们并未忘记它们。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努力之后,在到年间,通过排空湖水终于找到了沉船,还很完整,有70米长,18米宽。看来古人确实有能力造出复杂的大船。
但可惜的是内米湖沉船后来在二战快结束时被纳粹德国的炮火所破坏(有些人说是故意的),今天我们已无法见到实物了,仅能从照片中知道这确实很壮观。
内米湖沉船重建
蓬莱古船
我国出土的最长古船为元代蓬莱古船,残长28.6米,残宽5.6米,残深0.9米。该船长宽比接近5.0,比航海货船大得多,而且船内有铁炮、铜炮等武器,全船有12道舱壁,带龙骨,呈平底,首尾上翘,是一艘出入沿海区域巡逻用的有较高航速的战船。
郑和宝船
讲大船,不得不提郑和的宝船,据席龙飞《中国造船史》pp考证,郑和的大宝船有:米长(水线长米),宽50米,吃水8-10米,总排水量:吨。
这是一张广为流传的插图,形象地对比了郑和宝船与哥伦布旗舰的尺寸差异,我们现在知道比郑和宝船还晚了几十年的哥伦布的舰队改变了世界。
注释:
史书记载梁武帝侯景之乱时,侯景水师使用一种快速战船(舟鸟)(舟尞),船小而狭长,两边各八十桨,全船共条桨。单从桨数论已接近古代西方的三桨座战船。
参考阅读:
席龙飞,《中国造船史》,湖北教育出版社,;
王冠倬,《中国古船图谱》,三联书店,;
喜欢本文,并希望读到更多类似文章,请打赏0.99RMB。
编者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