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第一场海战白江口之战,日本近10
日本偏居岛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国家。唐朝时期,中日曾经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发生了一场重要海战,这场战争改变了东方的政治格局。被大唐军队打瘫了的日本,此后数百年间不断派使臣向天朝偷师学艺,近一千年间未敢和中华天朝叫板。七世纪中叶,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中,新罗与唐朝关系最好。公元年,新罗国向唐廷求援,状告高丽、百济联手兴兵攻取新罗三十多城。小弟求援,大哥不能不管,作为当时东亚的国际仲裁者。唐高宗于是向百济下诏劝和。百济认为北边有高句丽帮它挡着,并不理睬大唐的劝告,反而继续猛攻新罗。唐高宗盛怒,于是派大将苏定方率13万水陆军北征百济,唐军从山东荣城渡海攻击百济。在新罗5万精兵的接应下,不到10日,唐、新罗联军迅速击溃了百济,俘虏了百济国王义慈,百济灭亡。灭百济后,唐朝大军胜利凯旋而归,留下郎将刘仁愿率唐军数千士兵镇守百济都城,刘仁轨为熊津都督。唐军主力回国后,百济僧人道琛和大将福信乘机聚众反唐,并求援于倭国大和朝廷,请求迎立在日本为人质的百济王子扶余丰做百济王。为了维护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影响,日本当时在位的齐明女天皇答应了百济国的请求,并决定举全国之力出兵朝鲜。9月,日本遣将率兵余人护送扶余丰返国,以图复兴百济。随后,日还组织大量战备物资援助百济,年6月,日本天智天皇令日将率2.7万余人向新罗发起进攻,切断了唐军与新罗的联系。不久,由国内出发的援军在孙仁师率领下渡海而来,与刘仁轨会师,唐军兵力达2万多人。而日军经过前后4次增兵,在朝鲜半岛的兵力已达6万。由于唐朝新罗联军只有战船余只,而日本百济联军却有战船余只,为了分散日本联军的兵力和精力,鉴于周留城是敌人的巢穴和根本,刘仁轨决定:唐、新罗联军兵分水、陆两路,一起夹击周留城。,白江成为维系周留城存亡的生命线,两军都势在必争。公元年8月26日,唐朝水陆两军同时开拔,最终,唐朝水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在日本水军之前到达白江口。日本水军到达后,率先冲向唐新水军。大唐水师配备有坚硬的大船、强弓利箭和威猛的火炮,而日本则是零落的小船和落后的冷兵器。虽然日本水军人多势众,但在大唐水军巨舰面前,倭军小船根本不是对手,倭军根本无法动摇唐军阵线分毫。碰了钉子之后,倭军将领凭借自己舰船数量多,一窝蜂地冲向阵型齐整的大唐水军。面对乱糟糟压过来的倭军,唐新水军引诱日军进入唐军水阵,之后马上合拢,将日舰围困其中,倭军被挤压在狭小的海面上,船只无法回旋,互相碰撞,乱成一团。唐军充分发扬火力,用各种武器杀伤倭军。一时之间,艘倭船就熊熊燃烧着下沉,整个大海都被火光染红了。倭军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白江口之战以唐罗联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日本水军惨败消息传至周留城,日本陆军听到海军战败,吓得乘船逃回了日本,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抗日战争至此结束,日本势力退出了朝鲜半岛。战后,百济彻底灭亡,新罗在唐朝支持下终于统一半岛。公元年,唐朝大将李勣率大军踏平高丽,完成了隋炀帝、唐太宗未竟之业。唐朝置安东都护府,高丽终成唐朝治地。日本人经此惨败,深知自己远远落后于大唐,从此倾心向击败自己的对手学习,开始派遣规模更大、次数更多的遣唐使,开始全面持久地引进中国文化。数百年间,日本几乎成了唐朝的“山寨版”,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向唐朝学习。白江口之战后,近一千年间,日本未敢再对中国开战。直到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明朝开始出兵援助朝鲜对丰臣秀吉之战,开启了第三次中日战争。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文章: 史上著名的九大馊主意一个比一个馊,是 下一篇文章: 泰山周边的5座山,其中1个拍摄过新版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