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会用人,敢用人,用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晓念朗读

领读

不雨亦潇潇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当年明月的作品——《明朝那些事儿》第一册“洪武大帝”。

昨天我们讲到了朱元璋分别与他的邻居张士诚、陈友谅展开了博弈,面对着陈友谅的压迫与张士诚的骚扰,朱元璋决定暂时调转枪头、攻打庐州,打开南下通道。

而与此同时,陈友谅也对朱元璋发起了最后的攻击。那么,面对陈友谅的全力一搏,朱元璋能够抵挡住吗?朱元璋又是如何取得最终的胜利的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洪都之战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率领他的军队开始了自己最后的征程。也就是在此之前不久,一个人来到了洪都,他是受朱元璋委派来此地镇守的。

这个人叫朱文正。

此人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洪都的位置很重要,不容有失,很多人都没有想到,镇守洪都如此重要的工作,朱元璋会把交给这个嘴上还没有长毛的家伙。

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家伙给陈友谅来了个迎头痛击。

当纨绔子弟朱文正的各种荒唐事传到陈友谅的耳朵里时,陈友谅笑出了声:攻下洪都,易如反掌!

但他似乎少考虑了一点,以朱元璋之精明,不可能不知道朱文正的言行,怎么会把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交给这样的人?

就在陈友谅向洪都进军的当天,收到这一消息的朱文正收起了他那套饮酒取乐的行头,对陈友谅露出了狰狞面目。

其实,在朱元璋手下,有着很多天才将领,朱文正便是其中之一。

大敌当前之下,朱文正显示了自己的能力。洪都是一个坚固的城池,但有一个缺点——门太多。这样攻城的军队大可以同时攻打各门,防守方却会顾此失彼。

但朱文正确实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城里可用的兵用来防守实在是捉襟见肘,但他却能调配得井井有条。

最后,万事俱备,只等陈友谅了。洪都之战将成为陈友谅的噩梦。

当陈友谅的大军到达洪都时,朱文正和他的将领们也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黑云压城城欲摧。洪都之战,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役,双方以命相博,都拼尽了全力。

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小规模进攻后,陈友谅重新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当陈友谅的士兵们穿着铠甲、拿着竹盾小心翼翼的向城门接近时,却意外地发现。城上的箭石并不猛烈,不禁大喜,陈友谅随即决定,使用巨型攻城车,撞开城门!

城内的守军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还未等陈友谅撞门,城门就自己开了,汉军士兵们顿时激动起来,他们死活进不去的城门居然打开了。

出来的是城内的骑兵。正在准备攻城机器的士兵没有想到,城内的人如此大胆,居然还敢冲出来,顿时一片大乱。

城内的骑兵耀武扬威般的冲杀了一阵后,又退了回去。之后,汉军再也没敢猛烈进攻城门。

从五月打到六月,陈友谅一直在望城兴叹,难道洪都是攻不下的?城外的陈友谅几乎陷入了绝望,其实,城内的朱文正也有着同样的痛苦。

朱文正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睡好觉了,他在陈友谅大军到来前做好了部署,八个门来回转,作战之时,他总是穿着盔甲睡觉,一有危险,他要立刻起身,带领自己手下那点少得可怜的兵力去增援,是名副其实的救火队员。

但他确实坚持下来了,他用他顽强的意志抵抗了六十万大军的进攻,把他们阻拦在城下,完全无法动弹。

顽强的意志是可以战胜强大敌人,朱文正证明了这一点。

洪都战役打了一个多月,朱文正以豆腐渣工程的城墙和有限的士兵与陈友谅的无敌舰队反复较量,靠着他的军事天才一直支撑了下来。他似乎认为自己还有力量去对抗陈友谅,更大的消耗对方的实力,为决战做好准备。

但他也小看了陈友谅,一个能够统管六十万大军的指挥者,怎么会被小小的洪都难住。

洪都,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赌徒对决

六月,陈友谅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朱文正敏锐的军事嗅觉告诉了他自己,洪都的抵抗已经接近了极限。再也不能拖延了,他派了一个人去找朱元璋求救。

此时的朱元璋也是一头包,他派徐达去攻打庐州,所受到的待遇和陈友谅差不多,始终无法攻破城池。

得知陈友谅的咄咄逼人后,朱元璋立刻回军,并召集了他所有的精锐力量,包括二十万士兵,和他手下的优秀将领徐达、常遇春、冯胜、郭兴等人,连刘基这样的文人谋士也随军出征。与陈友谅一样,朱元璋这次也算是空国而来。

陈友谅和朱元璋就像两个赌徒,一个带了六十万,一个带了二十万,去进行一场危险的赌局。他们使用的筹码是无数人的生命,赌注是自己的生命,财富和所有的一切。

朱元璋率领军队以急行军向洪都前进,当大军到达湖口时,为了达到与陈友谅决战的目的,他派出兵马封锁了陈友谅唯一可以退却的武阳渡口,堵塞了陈友谅的退路。

朱元璋经过反复考虑,正确地认识到,要彻底战胜陈友谅,唯一的方法是彻底摧毁它的水军,他决心与陈友谅在水上决出胜负。

陈友谅在得知朱元璋来援并且封锁自己退路的情况后,主动从洪都撤退,前往鄱阳湖寻求与朱元璋决战。他已经没有耐心了,既然你要水战,那就来吧,就在水上决一雌雄!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决定的不仅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命运,也决定着天下人的命运。

七月二十一日,鄱阳湖战役正式开始。

双方在湖上布阵,此时朱元璋的士兵们才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的战船太小,在陈友谅的巨面前就像玩具,士兵们站在自己的战船上只能仰视敌船。

虽然朱元璋的士兵们早已听说陈友谅的战船厉害,但只有近距离观察,才发现这是多么可怕的舰队。但在这个情况下,退却也是不可能了,只能打了。

先攻!徐达的猛击!

朱元璋在一片哀叹声中说出了他破敌的方法,他认为敌人的船只虽然大,但机动性不好,利用自己船只的灵活性,是可以击破敌人的。

第二天,徐达率领他的舰队开始了突击。利用小船的机动性和火炮的射程,成功击毁了陈友谅二十余条战船,取得了开门红。

但陈友谅毕竟是陈友谅,在初期的失败后,他及时整顿了舰队,发挥自己巨舰的优势,利用船只上的火炮对徐达军发动猛攻,连续击沉朱元璋军几十条战船。朱元璋军损失惨重,溺水死亡者不计其数。

双方回到了僵持状态。

致命一击

朱元璋意识到,僵持下去,将会对自己不利,所以他决定效法赤壁之战,用火攻取胜!

我们知道,火攻的最大前提就是风向,所以要想成功,就要把握风向。很显然,朱元璋和周瑜一样幸运,他们都得到了老天的眷顾。

东北风起!朱元璋随即命令,火船出发!

七条船在点火后靠近陈友谅战舰,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陈友谅的战船由于铁索连江,无法脱离,顿时陷入一片火海。朱元璋趁机命令军队发动总攻,一时间,杀声震天。

此时的陈友谅正在中军休息,突然士兵慌乱的跑进来,大喊道:大事不好!

陈友谅心知不妙,不等士兵说完,立刻出舱察看。他最先看到的是战船上士兵的眼睛——恐怖的红色!耀眼的火光将每个士兵的眼睛映成了红色。

无力回天了!

陈友谅的数十条战船全部被焚毁,船只火光冲天,不时传出被烧死和杀死士兵的惨叫声。陈友谅明白,他已经完了。

陈友谅是真的一败涂地了,他收拾了自己的军队,原先的舰队如今只剩下一半。鄱阳湖大战到此结束了第一阶段,陈友谅惨败,被迫退守鄱阳湖西岸的渚溪。

陈友谅陷入了绝望,不但是军事上的绝望,也是人生的绝望,一直以来的行为模式告诉他,只要心黑手狠就能获得一切。

但事实就摆在眼前,陈友谅在西岸等待了很久,与朱元璋大战三十余天,也没有等到任何机会,相反,他的士兵却是不断减少,将领们也不再为他效忠。

最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逃跑!

陈友谅率领军队希望能够撤退,他选择的突破口是湖口,但此时的陈友谅已经不是原来的陈友谅了,他拼死作战,损失惨重,才勉强打开湖口通道。

此时他松了一口气,但朱元璋不会放过他。

朱元璋被陈友谅敲打多年,对他早已深恶痛绝,必置之于死地,率领十余万大军追来。陈友谅闻讯,亲自出来站在船头指挥作战,也就在此时,一支冷箭射来,穿透了他的头颅。

至此,历时三十六天的鄱阳湖之战,以朱元璋的全面胜利,陈友谅的全面失败而告终。朱元璋终于战胜了这个中国大地上他最头疼的敌人,陈友谅。

“天下足定矣!”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朱元璋在与陈友谅的决战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张士诚却乘机崛起了。

那么,朱元璋又会如何对付张士诚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图片来源: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

《明朝那些事儿》④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朝那些事儿》③

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明朝那些事儿》②

引路靠贵人,走路靠个人-领读-不雨亦潇潇,魔鱼池塘中的锦鲤,邑人城邦中的卫士;性喜观书,亦爱看剧。81-主播-晓念,耕耘25年的教书匠,录音15年的爱好者。

▼戳这里,经典人物传记免费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