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祖训中,朱元璋为何不让攻打日本刘
北京白癜风康复中心 http://www.xxzywj.com/
上一篇文章: 航母甲板空无一人,歼35有何变化舆论猜 下一篇文章: 新版群英荟萃游戏浅谈武将状态界面是亮
今将不征诸夷国名,开列於後:正东偏北:
日本国(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皇明祖训》朱元璋01皇明祖训
皇明祖训,顾名思义,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写给他的子孙后代,朱元璋希望后代子孙牢记自己的训诫。朱元璋出身社会最底层,一步步开创大明王朝,开国的艰辛,恐怕除了朱元璋自己,任何人都不能够深刻的体会。纵观历史,多个王朝覆灭都是由内向外的腐烂,朱元璋借鉴历史长河中的诸多王朝灭亡原由,历时六年之久,为子孙后代写下《皇明祖训》。《皇明祖训》是朱元璋长达六年的心血,一者是为了大明王朝长久永存,二者警告后代如何更好地治理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在这其中,朱元璋也提到了日本,并且告诫后代不要无故征伐日本,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刘伯温早就给出了答案。02弹丸之国,进犯华夏永不死心
早在唐朝时期,日本就与唐朝有过摩擦,却不知唐朝何其强大,一战打消了岛国的自信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江口之战。白江口之战发生于公元年,此时的岛国并不叫日本,而是叫倭国。说起唐朝人们便想到大唐盛世,觉得此战怎么说也要千军万马。但唐朝并没有以人数优势来欺负倭国,仅仅只派了一万三千人,以及艘战船。倭国方面就厉害了,人数基本上是唐朝的三倍,足有4万人,另外还有战船多艘,人数差距如此之大,大多数人都认为唐朝必败。实则不然,唐朝军队以少胜多,打的倭国损失惨重,此战过后,倭国便对唐朝有了敬畏之心,后来经常前来朝贡唐朝。唐朝的文化制度等习俗,对倭国影响极大,甚至到了武则天时期,倭国还要跟武则天请求为他们改名为日本。往后到了元朝时期,元朝曾多次进攻日本,但次次都因为台风的原因没能成功。明朝时期与日本多有摩擦,不过都是以少敌多,不管日本是10万兵力还是20万,明朝始终都只派了4万人,就这样日本都没能占得便宜。也就是到了清朝末期,才有了日本的嚣张!03刘伯温劝诫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派出各路使者前往周边诸国,其中之一便有日本,使者到达日本后,传达了朱元璋的两点指令。首先第一个便是让日本臣服于明朝,并且要对明朝上贡,第二点则是管好他们的倭寇,否则大军到来定斩不饶。对于朱元璋的要求,日本很快就作出了回应,直接将朱元璋的使者给杀了。对日本国王书:蠢尔东夷,君臣非道,四扰邻邦……渺居沧溟,罔知帝赐奇甸,傲慢不恭,纵民为非,将必殃乎!”对日本将军书:今彼国迩年以来自夸强盛,纵民为盗,贼害邻邦,必欲较胜负见是非者欤?辨强弱者欤?
俗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日本如此行径,没有丝毫国家风范,也难怪自古就被人称作倭寇,估计是倭寇开创的国家。朱元璋认为这个蛮夷小国如此不懂规矩,自不量力挑衅大明王朝,本想出兵攻打,这时刘伯温就劝说朱元璋不要打日本。其主要意思便是,劳师远征攻打岛国,基本上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打胜了,别人就该说我们以大欺小,不但有损名声,并且得不到任何的好处,华夏地大物博,看不上岛国弹丸之地。因此还不如做好防御,断绝与此国来往。朱元璋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这条给写在了《皇明祖训》中: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上文中朱元璋说得很清楚,弹丸之地,无论是得到他们的土地也好,又或者是得到他们的百姓,对于明朝来说都没有任何用处。若是无缘无故妄杀,恐怕会有不祥之兆。因此,朱元璋将岛国列为了不必攻伐之国!参考资料:《皇明祖训》,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