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的抗倭法宝起源于中国的龟船

根据李舜臣《乱中日记》的记载来看,朝鲜水师很早便已有过使用龟船的历史。▲李舜臣画像而其更为古老的名字——“蒙冲”则似乎暗示了这种战船有着中国血统。而结合中国古籍中关于艨艟(蒙冲)的记载更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传承关系:“此船(艨艟)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进,矢石不能败”。▲后人还原的龟船基本上与龟船的设计理念别无二致。那么为什么这种战舰在中国战场被淘汰后会在朝鲜以龟船之名复活呢?笔者认为主要还是缘于自宋元以来,中国造船工业及火器运用日益发达。▲后人还原的中国古代战舰曾在冷兵器时代具有良好防护性的艨艟由于不利于架设多重帆橹而机动性不强,且在大口径火器面前生存能力堪忧。因此艨艟在中国逐渐淡出海战的一线。而在朝鲜战场之上,由于日军缺乏重型火器,且双方主战场集中于沿海港汊,因此重新给予了艨艟一展拳脚的机会。▲龟船建造场景画作中远距离以弓矢、火绳枪射击,近距离投掷被称为“焙烙”的火药罐杀伤对手甲板上有生力量,最后以水手跳帮,白刃肉搏结束战斗的模式堪称战国日本水军的“三板斧”。但这些战术在面对李舜臣的龟船面前显然都很难奏效。▲日本水军的小旱船龟船的上半部包覆的六角形的甲片,可以有效的抵御日方的中远程投射武器攻击,而甲片上林立的铁锥也能令对手英勇的跳帮成为一场可怜的自杀。不过和大众传统的理解相悖的是,事实上在抗击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朝鲜水军所投入的龟船总数不过3到5艘。▲跳帮和白刃战仍是日本水军的主要作战模式▲龟船作战模式想象图李舜臣首次投入龟船的战斗是在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的泗川浦海战。根据元均从前方传来的情报,李舜臣于当天率军突袭泗川浦的日军。虽然日本方面显然吸取了此前的教训,始终将舰队停留在狭窄的港区之内。▲龟船与安宅船的死斗但是初次上阵的龟船仍不负众望,无视对面近两百挺铁炮(火绳枪)所组成的日军火力网,直接突入港内一举击沉了对手大半的战舰。当然这种明显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龟船,如果面对的是大明水师,可能还没靠近就被弗朗机炮打成了筛子。▲剧照中的接舷肉搏本文经指纹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9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