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传奇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船队郑和
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乘坐的是长44丈、宽18丈(即.67米长、50.94米宽)的大号宝船。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当时的容量单位,五千料相当于今天的多吨的排水量。近百年后的哥伦布远航的三艘船中,最大的圣玛利亚号排水量也仅有吨。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当时,郑和宝船是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坐。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在木帆船的年代,面对异常艰险的海洋航行,郑和船队创造了前人难以企及的成果,诚如《天妃灵应之记》碑所载:“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郑和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船队,由二百多艘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其中供指挥、使团居住并运载封赏和朝贡物品的海船通称“宝船”,再细分又有“宝石船”“巨舶”“海舶”等。按功能分,有各种不同尺寸型号的船:兼用于大型快速水战和运输的马船,主要用于运输粮食和后勤物资的粮船,负责护航安全和应对战斗的战船和座船;储存和运输淡水的水船……每次远航,这支超大的船队都配备了船师、水手、士兵、医生、厨师、翻译、占卜等各类专业人才,甚至为了解决船上两万多人员的理发问题,每次出使都会带上很多剃头匠。
郑和在公元年到年间七次下西洋,途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现今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除护航军队进行沿途维和行动外,更携书籍、历法、丝绸、茶叶、瓷器等诸多资财,与所历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带回来重要的地理地貌信息和异域货物珍宝。
我国航海业在当时发展到了顶点,这一航海盛举在人类航海史上竖起了一座永载史册的丰碑,也宣告了中国航海业在世界上的带头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