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国和日本有过战争,您猜结果如何第
近代的中国和日本,从清朝到抗日战争,日本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那么在古代,强大的中原王朝和日本也有过战争,您猜结果如何?是不是第一印象肯定是中国全胜?那您就错了,古代的中国和日本大战,还真的就有胜有负,下面就带您了解:
1.唐代和日本的白江口之战:这次战争,其实说起来,还是跟朝鲜半岛有关,当时的朝鲜半岛,那是三国鼎立,有三个势力,分别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其中呢,新罗是唐朝的附属国,而高句丽和百济呢,没事了就吃饭睡觉打新罗,尤其是百济,打的最凶,于是乎新罗就像大唐发出求救信号,说百济老欺负我,好靠山得支持我啊,于是大唐派了苏定方带领大军,就把百济给灭了。
唐朝大部分军队撤退以后,百济又不老实了,于是说,不就你有大哥吗?我也有,于是就向刚完成大化改新的日本求救(当时的日本还叫倭国),日本当时刚完成大化改新,正膨胀的以为自己可以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时候,百济的求救来了,于是乎派兵大战。
这场大战基本开始后,66年,倭军(4万余人,战船余艘),唐军(1.万人,战舰余艘),正所谓如日中天的的大唐对上不知天高地厚的日本,结果可想而知,日本虽然人多船多,但是大唐强盛,而且都是大船,再加上良好的战术,于是乎,一个火烧连营,让日本知道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直接就将日本给打服了,这也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虽然日本战败了,但是对日本,不得不说,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吧,于是乎,日本不断的像大唐派遣遣唐使,开始疯狂地向大唐学习。日本在这个时候,发明了一个新名词,叫作留学生,而且还改了日本这个名字,中国的《新唐书》则记载道:“咸亨元年(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翻译一下意思就是,日本恭贺唐朝平定了高句丽,但是又不喜欢倭国这个名字,于是改名叫日本,意思是靠近日出的地方。
2.元朝两征日本:公元年,所向披靡,指哪打哪的蒙古大军,蒙古(年建立国号“大元”)以高丽(现在的朝鲜半岛)作为中间人,派了六批使节招谕日本,让日本俯首称臣,要求“通好”,日本镰仓幕府均无回应,日本拒绝向元朝称臣,不可一世的忽必烈那能忍吗?必须不能啊!
于是忽必烈以大元和高丽联军,进攻日本,一开始的时候,元军打得很顺利,但是日本军队退向了山中,由于元军不熟悉地形加上山地作战的复杂,还有就是遭遇了台风,正所谓天不时地不利,于是乎第一次元朝征日失败。
公元年,日本更是将元朝派去的使者给杀了,于是元朝大怒,发起了第二次征日战争,这次更是征集了14万大军,气势汹汹,继续东征日本,结果呢?更是天不时地不利,准备不充分加上强大的台风等天气因素,让元朝大军再次失败。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是再次让日本人见识到了中原王朝的强大!
.大明东南沿海抗倭战役:大明自建国以来,东南沿海一直受到倭寇的侵害,于是明朝就出现了一大批的抗倭名将,其中以戚继光和俞大猷最为出名,一直到公元年,戚继光与俞大猷配合,歼灭了广东的倭寇,大明的东南沿海抗倭之战才取得了全部的胜利。
4.万历抗倭援朝战争
新中国,我们抗美援朝,在大明朝,我们又抗倭援朝,之前我们说过,从唐朝之后,日本一直对中原王朝有着敬畏之心,但是随着日本出了一个叫丰臣秀吉的人,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再次膨胀的日本就将目光看向了西边的朝鲜。
我们大家都知道,朝鲜一直都是大明的属国,膨胀后的日本就开始了征服朝鲜的战争,朝鲜节节败退之后,就向背后宗主国求助,于是公元年,大明派遣了大将李如松率军4万进入朝鲜,随后取得了平壤大捷,最后明日双方开始议和。
不甘心的日本,于年,丰臣秀吉再次派遣14万大军进攻朝鲜,朝鲜再次向大明求助,这次大明派遣7万余大军,再次跟日本交战,结果打着打着,丰臣秀吉在京都病死,倭国军队知道消息后就开始节节败退,最终大明于朝鲜联军,将日本军队彻底赶出朝鲜。虽然大明大胜日本,但是这次战争,对于大明来说,损失也是很重。
大明帝国这就是古代的中国王朝对战古代的日本王朝的战争,虽然有胜有负,但是也让日本见识到了中原王朝的强大,但也不得不说,日本这个民族,谁把日本打服了他就跟谁混,古代的中国将日本打服了,他就向中国学习,到了近代,看着西方强大西方好,就去跟着西方混了,你们说,该说日本点啥好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