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白江口之战,日军是唐朝军队的4倍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中日两国的恩怨古来有之,很多人都知道早在明朝时期就有日本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后来有戚继光连战连捷荡平沿海倭寇,还了百姓一个太平。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唐朝,中国就和日本发生过海战,并且以少胜多打的日本惨败。公元年,倭军(此时日本还不叫日本,统称倭国)一千余艘战舰,在其统帅阿倍比罗夫、庐原君等人的率领下,联合陆上的百济军队,共计五万余人,气势汹汹的向熊津江口杀来。不料,却被大唐刘仁轨一万人的军队,打的大败,大将安昙比罗夫战死,百济投降,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日“白江口之战”。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海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倭军4倍于唐军的军队却被打的惨败呢?一、“量”多“质”差唐军1万人,分乘艘舰船,,而倭国是艘船,5万人,标准上,日军船只相当于三国时代吴国的艨艟,也就是江船的水平。舰船落后,这场大海战中,倭军坐拥战船千艘,五万之众,防守的唐军战舰不到二百艘,人数更刚过万余。那为何,在人数、战舰数量上都处于碾压的倭、百联军,居然会在这场战争中完败呢?其实很简单,虽然倭军在数量上碾压唐军,可唐军无论单兵素质,还是战船的质量上都“反碾压”倭军。首先,我们来看两国的士兵。此时的大唐,刚刚经历二十余年的贞观之治,北逐突厥、西讨高昌,正是国势鼎盛,甲兵日精之际。反观倭国,此时的倭国刚刚在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的领导下推行“大化改新”,刚刚迈入“律令国家”的行列,甲兵装备都还在初级阶段,不过是由各地豪族纠合起的乌合之众,对上装备精良又久经战阵的唐军,自然是落于下风。其次,就是海战中至关重要的“战船”。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总结过传统时代的水战要诀: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很不巧的是,倭军不仅单兵素质不及唐军,连战船也完全逊于大唐。唐军虽然只有战舰艘,可均是楼船、艨艟。楼船高达三层,巨大无比,勘察7世纪海上的“航母”,艨艟则包覆牛皮,用以冲撞敌船。日本呢,尽管有着千艘战舰,可相比之下真是“寒酸”,长不过20米,宽则7米,和楼船、艨艟比起来,简直就像小渔船,在双方接触的一瞬间唐军船队就能完全碾压日军。二、战术失当,前后失顾当然,军队的素质与质量并不能代表一切,有时只要战术周密、指挥得当,还是可以以弱胜强的,比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然而,大倭国主帅望着自己所统领的千艘“战舰”,再看了看对面唐军区区两百艘战船,居然自信的喊出:“只要我们的大军继续前进,他们就会后退逃跑!”正是在这样的满目自信下,倭军千艘战船就毫无组织,乱哄哄的向唐军的楼船、艨艟发起了冲锋,企图用冲击战术击垮唐军。可是,倭军的这些“小渔船”对唐军的冲锋,就像蚊子叮一个包般,毫无作用。再加上倭军战舰的争先恐后、毫无组织,千艘战船都拥挤在狭窄的熊津江口,宛若巨大的“停船场”,唐军战舰也迅速抓住战机,包围倭军,各个击破。白江口一战也彻底打消了倭国东亚最强的美梦,也成就了刘仁轨大唐一代名将的威名。倭国君臣在白江口之战之后一度以为唐军要跨海灭国,所以好多人都在收拾细软准备逃跑,这是倭国历史记载的。不过当时唐朝并不认为倭国是一个开化的文明人国家,以为还是野蛮人部落,所以不值得征讨。而通过此战,天智天皇惊呼于大唐的强大,立马将倭国改名“日本”,并派出使者向大唐学习。
上一篇文章: 明朝巅峰时期军事实力有多恐怖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