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曹仁
曹仁(年-年5月6日),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陈穆侯曹炽之子。
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不修行检。领军之后,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攻,最终弃城而走。又督诸将据守潼关,破苏伯、田银于河间,灭侯音于宛城。在襄樊之战中,誓死镇守樊城,挡住关羽的围攻。曹丕嗣位后,曹仁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黄初二年,拜大将军、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
黄初四年,曹仁率兵进攻濡须口,不听蒋济所劝,惨败于吴将朱桓,郁郁而终,时年五十六,谥号为忠,配享曹操庙庭。
人物生平
讨战群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仁暗自结集上千青年,游于淮河、泗水之间,后带队跟随曹操,任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初平四年(年),在曹操与袁术的战役中,曹仁大有斩获。从征徐州,曹仁经常督领军骑,担当阵前先锋。又别攻徐州刺史陶谦的部将吕由,击破敌军,再与大军会师彭城,大胜陶谦军队。后从攻费县、华县、即墨、开阳(以上皆为徐州辖内县地),陶谦派遣部下急救诸县,皆被曹仁击破。
兴平二年(年),曹操征吕布,遣曹仁别攻句阳,成功拔城,更生擒吕布手下将领刘何。
建安元年(年),曹操平黄巾后,迎接汉献帝定都于许县,并以曹仁数有军功,拜为广阳太守。曹操十分器重其英勇武略,于是不使曹仁守郡,而让他以议郎身份(职官名。秦代设置,掌论议。)督军。
建安三年(年),从征张绣,曹仁别攻周围县地,略城虏众达三千馀人。曹操军退还之际,张绣派军追击,曹军不利,士卒丧气,曹仁起而激厉将士,军心甚奋,曹操壮其所为,最终击破张绣。
建安四年(年)二月,张杨为部将杨丑所杀,杨丑又被眭固所杀,眭固引众欲投袁绍,屯于射犬。四月,曹军进军临河,曹仁与史涣、乐进、于禁、徐晃等人渡河击眭固。眭固使张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射犬,自己则带兵北寻袁绍求救,然而与曹仁等人相遇于犬城。双军交战,曹军大胜,史涣斩杀眭固,尽收其众。
从平河北
建安五年(年),曹操、袁绍相持于官渡,汝南降贼刘辟等响应袁绍反叛,侵扰许地,袁绍遣刘备出袭濦强(濦强是颍川郡下属的一个县,曹操从妹夫宋奇曾被封为濦强侯),诸县多举众响应之。使自许县以南之地,吏民皆甚不安,曹操亦以之为忧。此时曹仁进言:“南方诸县以为我军当下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他们,而刘备此时却以大军压境,他们的背叛是正常的事。但刘备刚刚带领袁绍的兵,还未能得其所用,一击便可破了。”曹操同意其言,于是令曹仁遣骑攻打刘备,将其击走,曹仁终于尽复收各个叛县而还。后来袁绍遣别将韩荀想抄断曹军西道,却被曹仁破之于鸡洛山。袁绍自此不敢再别遣分军。曹仁又与史涣等抄截绍运粮车,尽烧其粮。
建安十年(年),河北既定,曹仁从围高干于壶关。当时曹操下令:“城陷之后,尽坑敌军。”结果连月不下。曹仁向曹操劝谏:“围城攻郭,必须向敌军宣示活门,这是为了替其开辟生路。如今主公向敌军宣告城陷必死,那敌人势将坚心死守。而且此城坚固粮多,要攻,则士卒疲伤,要守,则迁延日久;这样顿兵于坚城之下,强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计。”曹操听从其言,果然城池立降。于是收录曹仁前后军功,封都亭侯。
江陵战瑜
建安十三年(年),从曹操讨平荆州,曹仁成为行征南将军。赤壁之战后,曹操留曹仁留守南郡(治所江陵)。
周瑜、程普率领几万人马,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往占据夷陵。夷陵城内基本没有曹仁的兵马,以致于甘宁刚刚到达那里,就立即得到了夷陵。曹仁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马去攻打夷陵。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自带兵去救甘宁,在夷陵大破曹仁,解除了甘宁之围。周瑜乘势渡过长江,驻兵北岸,与曹仁相持。
建安十四年(年),周瑜率军数万攻打南郡,其前锋数千人已至,曹仁登城远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曲将牛金迎军挑战。但吴军甚多,牛金众少,于是被围。曹仁与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牛金等三百人垂危频没,左右之众皆失色惊惧。惟曹仁意气奋怒,呼左右取马来,陈矫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于是一起拉着曹仁说:“贼众强盛,势不可当。何不放弃这数百众人,而将军却要以身相赴!”曹仁不应,披甲上马,带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与吴军距百馀步之遥,迫近城沟,陈矫等以为曹仁只是在沟上当住,为牛金支持作势,谁知曹仁竟渡沟直前,冲入敌围,牛金等乃得解救。但敌围之中有馀众尚未尽出,曹仁复又直还突入,将余兵从围中拔出,又杀吴军数人,把吴军击退。陈矫等初见曹仁冲出,皆惶惧无措,直到亲见曹仁还城,不得不叹道:“将军真是天人!”三军都佩服他的勇敢,曹操更器重他,转封安平亭侯。
后来,徐晃到达江陵,欲与曹仁共击周瑜。[10]周瑜也与曹仁约定日期来进行交战。周瑜为流矢所伤,伤势严重,引军还阵。曹仁闻知周瑜伤得不能起来,亲自督军到周瑜阵前,周瑜乃起身行到军营激厉士气,曹仁见状便撤退。在长达一年的交战中,周瑜对曹仁“所杀伤甚重”,曹仁在经历了惨痛的损失后,弃城而走。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屯据江陵。
拒超平叛
建安十六年(年),征西将军夏侯渊兵出河东,关中诸将皆反。曹操西征关中,曹仁为安西将军,督领诸将拒守潼关,曹操派人对潼关诸将说:“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曹仁坚守潼关至七月,曹操领大军来援。曹仁参加渭南之战,击破了马超。
冀州河间的苏伯、田银造反,曹仁遂行骁骑将军,都督七支大军讨破田银等众。
建安十八年(年),群臣劝进曹操进封魏公、受九锡,“行骁骑将军安平亭侯曹仁”也是在劝进者的名单之中。
建安二十一年(年)十月,曹仁跟从曹操征讨孙权。
建安二十二年(年)二月,在曹军的进攻下,孙权军队退走。三月,孙权遣使徐详请降求和。于是,曹操率先返回京城,留下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驻于扬州境内的居巢。
重返荆州
后来,曹仁离开扬州境内的居巢,并再次行征南将军,假节,屯驻樊城,担当镇守荆州之重任。
建安二十三年(年),鄢陵侯曹彰北征乌丸之时,其兄曹丕致书训诫曹彰说:“为将者要奉公守法,不是应该像征南将军(指曹仁)一样吗?”
曹仁奉命讨关羽(讨,可以是进攻,也可以是防守[21-23])。于是,曹仁在荆州境内施加了大量的繇役。同年十月,荆州境内的宛城吏民终于不堪忍受大量的繇役。于是,宛城守将侯音与吏民共同反叛,并抄掠附近郡县的百姓数千人,又与关羽连和。曹仁仓促应战,当月便开始围攻宛城。
建安二十四年(年)正月,曹仁带领诸军对宛城进行了四个月的围攻,最终,屠宛城,斩了侯音。曹仁又回师樊城,被正式任命为征南将军。
同年,孙权攻合肥,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曹操大军又远在长安,苦于汉中的战事。荆州的汉水流域进入雨季后,曹仁并未做好长远的准备。关羽乘利而进,进攻吕常据守的襄阳、曹仁据守的樊城。
曹仁命令庞德的部队屯驻于樊城北部。但樊城北部的地势较低,在雨季更易被淹。
在关羽军队到达樊城之后,曹操曾打算派遣曹植率军救援曹仁。但是,因为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所以,曹操不再派遣曹植率领援军。曹操又派于禁又率七军共3万人前来救援樊城。此时的樊城,尚未被包围,并没有“外内断绝”,曹仁依旧命令于禁所督的3万人马屯驻于樊城北部。
到了秋八月,大雨连下十余日,汉水暴涨外溢,整个汉水流域都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于禁的3万大军以及庞德的部队,尽遭洪水冲淹。关羽趁势乘船进攻,于禁向关羽投降而全军覆没。庞德等人乘小船欲回到曹仁驻守的樊城,水盛船覆,导致庞德被关羽俘获。
曹仁率数千名士兵据守樊城,水几乎淹了整个城池。关羽乘船攻城,围了好几层,城里与外断了音信,粮食也所剩无几,但援兵尚未赶到。
曹仁被关羽围困于樊城,吕常被关羽围困于襄阳,形势岌岌可危。满宠对曹仁说:“山水来去快,希望不会太久。听闻关羽遣其它将领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担忧,关羽不敢进攻,是害怕我军后面成犄角。如今若逃跑,洪河以南的地方就不是我们的国家所拥有了,君请再坚持等待。”曹仁说:“没错。”满宠把自己的白马淹死,与士兵共同盟誓。曹仁也以必死之心宣示众人。将士们都被他俩的精神所感动,都一心守城。不久,徐晃带援兵赶到时,大水也渐渐消退了,徐晃从外围向关羽进攻,曹仁得以突围,终于击退关羽。
记恨许褚
建安二十五年(年)正月,在关羽败亡后,曹操回到洛阳。[48]曹仁也从荆州赶来朝谒。当时,曹操还在自己的寝殿里尚未出来,曹仁在殿外遇见许褚,邀许褚去旁边偏室坐下交谈。许褚只说了一句“魏王快出来了”,便转身返回殿内。曹仁因此记恨许褚。
有人问许褚:“征南将军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说话,你为什么要推辞?”许褚回答:“曹仁虽然是亲族重臣,但却是镇守外藩之将。而我许褚却是负责内部守备的内臣。我们要说话应该在公开场所说,为什么要到屋里私下去说?”曹操听闻此事后,更加欣赏许褚。
咸有效劳
延康元年(年),曹丕即位魏王,拜曹仁为车骑将军,统率荆、扬、益州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并前总数三千五百户。后来,曹仁在镇守襄阳时,请求还屯宛城,曹丕同意了。曹仁临走时,焚烧了樊城、襄阳。
孙权派将领陈邵占据襄阳。曹仁奉旨讨伐,与徐晃攻破陈邵,入主襄阳,派将军高迁等徙汉水之南的未开化之民到汉水之北。
黄初二年(年),曹丕拜曹仁为大将军。又诏使曹仁讨斩叛将郑甘,移屯临颍,迁大司马,总督诸军据守乌江,还屯于合肥。
濡须战败
黄初三年(年),十月,孙权复叛,曹丕亲率各路大军伐吴,派曹仁率步骑数万进攻吴之濡须(濡须口之战)。蒋济袭击羡溪,成功引诱敌军主将朱桓向羡溪派遣援兵。
黄初四年(年),濡须口之战仍在继续,此时,曹仁拥有步骑数万人,而吴方主帅朱桓仅有兵马。因此,朱桓决定以逸待劳,对部下们说道:“两军对阵,胜负在于将领的能力,而不在于士兵的多寡。诸位看看曹仁的用兵。曹仁的指挥才能怎么能和我朱桓相比?兵法说防守方只需半数兵力就可以抵挡数倍敌军,这里是指在无法依托城池的平原上,胜负取决于士众是否勇敢、进退是否一致。现在,曹仁并非智勇双全,他的军队又心怀胆怯,千里跋涉,人困马乏。而我们据守城墙,南临大江,北靠山陵,以逸待劳,以主制客,这正是百战百胜的胜势。即使曹丕率举国之力前来,尚且不用忧虑,更何况,如今来袭的只是曹仁这些无能之辈!”于是朱桓偃旗息鼓,伪装示弱,引诱曹仁来攻。
曹仁果然中计,派遣其子曹泰突袭濡须城,又派遣将军常雕督领诸葛虔、王双等人,早晨乘坐油船另外袭击中洲,中洲正是朱桓部众妻子儿女所在的地方。曹仁亲自率领一万人留在橐皋,作为曹泰等人的后援。蒋济对曹仁的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吴军占据西岸,将战船列于上游,如果分兵进攻位于下游的沙州岛,无异于自取败亡危险。”但是曹仁没有听从蒋济的良言,自恃兵多,坚持要分兵进攻中洲。吴方主帅朱桓,亲自抵御曹泰,并派遣将军严圭抵御常雕等人。到了三月份,朱桓大破曹泰。在曹泰退兵之后,已经乘油船深入吴军身后的常雕等人进退两难。朱桓回身反扑,与严圭、骆统共破常雕等人,魏军此路的主将常雕、副将诸葛虔均被枭首,副将王双被生擒。
至此,在此次战役中,直面濡须城的曹泰一路损失已经无法统计。而魏军进攻中洲的常雕5千人全军覆没,临阵战死的将士一千余人,剩下三千余人被俘。魏军只好全面撤退。曹仁在损兵折将后,不久便逝世,时年五十六岁。曹仁所率领的濡须方向的魏军由东中郎将蒋济代领。曹仁被朝廷追谥为忠侯。
青龙元年(年)五月壬申日,曹仁与夏侯惇、程昱因功而受到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
人物评价
陈矫:将军真天人也。
温恢: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
钟繇:征南将军运田单之奇,厉愤怒之众,与徐晃同势,并力扑讨。表里俱进,应期克捷,馘灭凶逆。
曹丕: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
曹植:文武并亮,权智时发。奢不过制,俭不损礼。入毗皇家,帝之股肱。出作侯伯,实抚东夏者,曹大司马也。
朱桓:仁既非智勇。
陈寿:①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②仁少时不修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从事。
傅玄: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
褚亮:金坛奇正,得之於怀抱,玉钤攻取,无劳於积习,祭遵儒术,未足方其雅歌,曹仁智勇,才可用其胜。
李商隐:任重前驰,众才一旅,许伯则摩垒而旋,曹仁亦逢沟不渡。举无遗算,仕匪遭时,何兹皓首,不识丹墀。剑折而空留玉匣,马死而犹挂金羁。
郝经:心为气城,兵为城城,心固则气固,兵固则城固。静密专安,内外如一,无隙无瑕,以主待客,虽画地守之可也。况于城乎!又必兵械备具,薪粮足馀。进有郭围,退有停障。远有救援,迩有间侯。啬力多暇,明慎罚赏,申饬教戒,禁绝讹妄。血视肉薄,示之必死。曹仁之守樊,郝昭之守陈仓,张特之守新城,皆是也。
家庭成员
先辈
祖父:曹褒,颍川太守;
父亲:曹炽,侍中、长水校尉、陈穆侯;
兄弟
曹纯:司空参军、虎豹骑督、高陵威侯。
曹操:东汉丞相,追封魏武帝。
儿子
曹泰、曹楷、曹范
孙子
曹初,曹泰之子。
史籍记载
《三国志·魏书·曹仁传》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仁于曹操起兵时与曹洪一同前来投奔,并随曹操一同参与讨董战役。后从征袁术、吕布、张绣,参加官渡之战,多立功勋。曹操平定北方后决意南征,曹仁率军先攻刘备,并列八门金锁阵以敌刘备,但阵法却被徐庶所破,因而败绩;樊城亦被刘备所取,曹仁败回。夏侯惇在博望坡失利后,曹操亲率大军南下,曹仁为前锋先至新野,此时刘备已将新野军民迁出,曹仁率众入城,中了诸葛亮的火计,急奔出城,又在白河中遭到水攻,其军大败。此后曹操于赤壁遭受火攻大败,曹仁引军自荆州前来接应。
赤壁之战结束,周瑜乘胜进取荆州,与镇守南郡的曹仁大战,曹仁用曹操遗计诈败引周瑜入城,随命放箭,周瑜中箭败退。然此后反中东吴军士诈降之计,被周瑜杀败。后曹仁随曹操西征马超、韩遂,平定汉中,并南下抵挡孙权的进攻,此后负责镇守襄阳。汉中之战后关羽进取襄阳、樊城,曹仁死守樊城,后于战中命令弓弩手放箭,射中关羽右臂。后曹操遣徐晃来援,终解樊城之围。曹丕称帝后封曹仁为大司马。夷陵之战后,曹仁奉曹丕之命进军濡须口,却被守将朱桓杀败,回到洛阳,不久后病逝。
参考资料
[1]《三国志》: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2]《三国志》:太祖之破袁术,仁所斩获颇多。从征徐州,仁常督骑,为军前锋。别攻陶谦将吕由,破之,还与大军合彭城,大破谦军。从攻费、华、即墨、开阳,谦遣别将救诸县,仁以骑击破之。
[3]《三国志》:太祖征吕布,仁别攻句阳,拔之,生获布将刘何。太祖平黄巾,迎天子都许,仁数有功,拜广阳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太祖征张绣,仁别徇旁县,虏其男女三千馀人。太祖军还,为绣所追,军不利,士卒丧气,仁率厉将士甚奋,太祖壮之,遂破绣。
[4]《三国志·张杨传》:杨将眭固杀丑,将其觽,欲北合袁绍。太祖遣史涣邀击,破之于犬城,斩固,尽收其觽也。
[5]《三国志》: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绍遣刘备徇濦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固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绍遣别将韩荀钞断西道,仁击荀於鸡洛山,大破之。由是绍不敢复分兵出。复与史涣等钞绍运车,烧其粮谷。
[6]《三国志》:河北既定,从围壶关。太祖令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仁言於太祖曰:“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太祖从之,城降。于是录仁前后功,封都亭侯。
[7]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8]《资治通鉴》:周瑜、程普将数万众,与曹仁隔江未战。甘宁请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益州将袭肃举军降,周瑜表以肃兵益横野中郎将吕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曹仁遣兵围甘宁,宁困急,求救于周瑜,诸将以为兵少不足分,吕蒙谓周瑜、程普曰:“留凌公绩于江陵,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瑜从之,大破仁兵于夷陵,获马三百匹而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瑜乃渡江,顿北岸,与仁相距。
[9]《三国志》: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馀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
[10]《三国志·徐晃传》: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与曹仁击周瑜于江陵。
[11]《三国志·周瑜传》: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12]《三国志·吴主传》:十四年,瑜、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为南郡太守。
[13]《资治通鉴》:周瑜攻曹仁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
[14]《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汉纪五十八·孝献皇帝辛》:使征西护军夏侯渊等将兵出河东,与繇会。仓曹属高柔谏曰:“大兵西出,韩遂、马超疑为袭己,必相扇动。宜先招集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也。”操不从。关中诸将果疑之,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部皆反。
[15]《三国志》:以仁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
[16]《三国志》:苏伯、田银反,以仁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讨银等,破之。
[17]《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治兵,遂征孙权,十一月至谯。二十二年春正月,王军居巢,二月,进军屯江西郝谿。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遂逼攻之,权退走。三月,王引军还,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居巢。
[18]《三国志·吴主传》: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
[19]《三国志》: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20]《三国志》:仁少时不脩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从事。鄢陵侯彰北征乌丸,文帝在东宫,为书戒彰曰:“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
[21]《晋书·宣帝纪》: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
[22]《三国志·许褚传》:从讨袁绍于官渡。
[23]《三国志·于禁传》: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
[24]《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25]《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26]《三国志·武帝纪》: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27]《三国志》: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
[28]《三国志·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
[29]《三国志·庞德传》:仁使德屯樊北十里。
[30]王先福·邓城——樊城演进历程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7年
[31]鲁西奇·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防·武汉大学出版社·4年
[32]《三国志·庞德传》: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
[33]《三国志·曹植传》: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
[34]《三国志·武帝纪》: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
[35]《三国志》: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36]《资治通鉴》:仁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樊北。
[37]《后汉书·志第十五·五行三》:二十四年八月,汉水溢流,害民人。
[38]《魏书》: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
[39]《三国志·武帝纪》: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40]《三国志·于禁传》: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
[41]《三国志·庞德传》: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
[42]《三国志·关羽传》: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43]《华阳国志·卷六》: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
[44]《徐晃传》: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
[45]《三国志·满宠传》: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善。”宠乃沉白马,与军人盟誓。
[46]《三国志》: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47]《晋书·宣帝纪》: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帝曰:“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
[48]《三国志·武帝纪》: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
[49]《三国志·许褚传》: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曹仁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于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籓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太祖崩,褚号泣呕血。
[50]《三国志》:及即王位,拜仁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并前三千五百户。追赐仁父炽谥曰陈穆侯,置守冢十家。后召还屯宛。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又诏仁移屯临颍,迁大司马,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
[51]《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三年·十月)是月,孙权复叛。复郢州为荆州。帝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拒守。·国学导航[引用日期-10-24]
[52]《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初,权外讬事魏,而诚心不款。魏欲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徵任子,权辞让不受。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须督拒仁。·国学导航[引用日期-10-24]
[53]《三国志·魏书·蒋济传》:黄初三年,与大司马曹仁征吴,济别袭羡溪。仁欲攻濡须洲中,济曰:"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为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仁不从,果败。·国学导航[引用日期-10-24]
[54]《建康实录》:常雕等以兵五千,乘油船,夜人中洲。权使将军严圭、朱桓等率水军击破之,枭其将诸葛虎,并首虏三千人而还。
[55]《三国志·吴书·朱桓传》: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问。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
今(曹)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曹)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馀。·国学导航[引用日期-10-24]
[56]《三国志·吴书十一》·国学网[引用日期-12-18]
[57]《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黄武二年)三月,曹仁遣将军常雕等,以兵五千,乘油船,晨渡濡须中州。仁子泰因引军急攻朱桓,桓兵拒之,遣将军严圭等击破雕等。是月,魏军皆退。·国学导航[引用日期-10-24]
[58]《三国志·文帝纪》:丁未,大司马曹仁薨。
[59]《魏书》:仁时年五十六。
[60]《三国志·魏书·蒋济传》:仁薨,复以济为东中郎将,代领其兵。诏曰:“卿兼资文武,志节慷慨,常有超越江湖吞吴会之志,故复授将率之任。”顷之,徵为尚书。
[61]《三国志》:黄初四年薨,谥曰忠侯。
[62]《三国志·魏书九》·国学网[引用日期-03-14]
[63]《三国志·魏书十五》·国学网[引用日期-12-18]
[64]卢弼·《三国志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年
[65]唐文拾遗·新东方宝典[引用日期-03-14]
[66]全唐文·新东方宝典[引用日期-03-14]
[67]《续后汉书》·殆知阁[引用日期-10-14]
[68]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国学网[引用日期-03-14]
[69]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国学网[引用日期-03-14]
[70]《三国志·武帝纪》·国学导航[引用日期-07-08]
[71]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第1集43分50秒·优酷[引用日期-03-14]
[72]少儿也三国第二季:三让徐州片尾演职员表第20分53秒·优酷[引用日期-09-12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