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遇石达开惨遭大败,只用两封奏折成功

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咸丰四年十二月,曾国藩在田家镇大捷以后乘胜追击,想接着士气极高的时期继续顺着长江东进,打通从湖北到南京的水上要道。洪秀全对曾国藩不敢轻视,立刻派石达开带着两万人前往九江府进行防守,意图严密应对好这次清军水师的进攻。

在鄱阳湖和长江之间,有两个战略要地,一个是正对着鄱阳湖湖口的梅家洲小岛,一个是在鄱阳湖湖口边上的码头。这两个地方虽然不大,却是撬动战局的杠杆。曾国藩此时的兵力是两万精锐,水陆两军士气高昂,正是战斗力最鼎盛的时候,而对手石达开则统领五万义军。

虽然双方人数相差很大,但石达开的队伍都是普通出身,没有作战经验,甚至连武器都不健全,连参战的战船都是平时打渔和出行的小舟,这与曾国藩的标准制式战船根本没法比。

凭借着士兵和武器优势,曾国藩此时有些自傲,在上次打了胜仗以后,他认为石达开也就是很普通的对手,甚至有些不把义军放在眼里。

在仔细分析局势后,曾国藩派水师绕道湖口码头和梅家洲小岛,准备攻占这两地以后前后夹攻石达开,同时,正面进攻的陆军开始佯攻,吸引守城部队的注意力。

可是,石达开也不是吃素的,多场战役积累的经验让这位老将早就看穿了两个地方的重要性。石达开先是派一万义军在梅家洲隐蔽防守,又派大量义军在湖口码头周围埋伏,当曾国藩的湘勇水师一到江上,在梅家洲和江面防守的义军立刻出战,双方立刻爆发激烈大战。

最开始,事情像曾国藩预料的一样,义军虽然人数多,但是士兵素质和武器太差,一会功夫,义军就出现崩溃状态,曾国藩立刻派出所有水师小船前去追击。

谁知道,这些义军小船吵吵闹闹的退到鄱阳湖以后,很快就开始四散。负责追击的湘勇水师正在迟疑之际,鄱阳湖湖口码头附近突然发出一声炮响,紧接着,两岸涌出无数义军开始向江中的清军水师开枪放炮,而湖口码头周围又开出数条大船,将鄱阳湖到长江的要道堵死。这下负责追击的清军水师陷入包围之中,只能开到湖的中心死守,虽然拼命反抗,但是也损失惨重。

咸丰四年(年)的12月25日晚上,正在江中指挥大船中研究战略的曾国藩已经非常疲惫,由于过度自信,负责追击的清军水师小船全部被困,而且这多艘快船正是曾国藩水师战阵的基础和关键,一旦失去,继续的水战也会困难重重。

原来,曾国藩经过数月的训练,研究出一套非常严密的水师战法,这个战法要求大船在中间指挥坐镇,快船小舟则在一旁护卫,进攻时一同开进,可以四散围攻,可以靠拢防守,在应对复杂的水战时犹如后世的“航母战斗群”,极具进攻性和防守性。不过现在就非常麻烦,负责护卫和袭扰的灵活小船全部被围,生死不知,该如何前去救援,还是立即撤退另谋他法,这都是很难选择的。

正当曾国藩和众将领在军议的时候,不远处又是一声炮响。这次炮响声音极大,吓得众人立刻一激灵,曾国藩忙派人查看。没一会,清军水师所驻扎的江面就开始冒起火光,各路士兵立刻开始喧闹,不少清军不明情况,有的慌乱逃跑,有的胡乱朝周围开枪,整个水师乱做一团。原来,趁着白天的战局,石达开不去管江中哪些小船,反而趁着深夜派兵袭击江面上的清军水师大营。

石达开不愧为有兵略大才,在突然袭击的同时,他还派一些小船携带火石柴草,用火攻曾国藩的部队。因为大船行动不变,在扎营时为了防御都是紧靠在一起,这大火立刻就燃烧起来,这也是这次引起这次混乱的真正原因。

由于人数众多,很多湘勇清军不明就理,只知道一味的躲避着火的地方,这又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混乱。虽然曾国藩下令,让各将领指挥好自己所属,有序的让船只逐渐开走,并且在江中列阵迎敌。可惜的是,场面太过混乱,周围不但吵闹声不绝于耳,而且很多统领根本找不到自己所属的手下,甚至连船都找不到。此时的清军水师已经开始打崩溃,延绵数十里的江面上到处是战船和逃跑的士兵,有的带着火光,有的残破不堪,还有的上面正在发生激烈的搏斗。

面对此景,曾国藩也只能慌忙逃回都昌清军大营。此前因为田家镇大胜,咸丰亲赐的“黄马褂”、“白玉扳指”、“巴图鲁翎管”、“玉柄银刀”等等全部留在了指挥船上,而义军四面八方冲过来,直奔指挥船,这些赏赐之物连船一起也都被抢走了。

一夜之间,曾国藩所属的两万精锐水师大败溃散,只剩少数残兵逃回都昌。

其实,曾国藩的战略指挥能力阵的算是一般,甚至可以说短于其他大臣。自从办团练以来,曾国藩几乎都是在打败仗,能得胜的一般也是险胜,又或者得到陆军支援,才能取胜。这么看来,曾国藩可以在当时长期得到皇帝眷顾,又飞快升官,其实跟他独特的眼光和思维是有关系的。

虽然失败了,但是曾国藩却每次都可以转危为安,甚至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无奈的感觉。比如这次湖口战役,明显是曾国藩骄傲自大,又指挥失误,后来导致清军大败。

那么他是如何挽回的呢?

首先,大败之后立刻表现出自责和愤怒。

当时,在逃出来的船上,曾国藩看着满江的混乱和到处是溃散的清兵,再看看手下灰头土脸的将领,心如死灰,一步就冲下船去,想着以死谢罪。不过,很“可惜”的是,旁边一位水师统领的快船正好驶过来,众人立刻跳下水里,救了上来。曾国藩被救后仍然不甘心,想这自己驾驶小船,要去跟对手决一死战,又被众手下拦住,这才作罢。

就这样,非常“自责”的曾国藩再次上演了投水自尽,义愤填膺,而结果跟靖港那次一样,因为客观原因,没有成功。现在看来,这其中应该有些“演戏”的成分,这种失败带来的懊悔和愤怒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曾国藩的心境,给众多将士打入了一剂“忠心”和“同仇敌忾”的强心剂,又可以防止其他人先写奏折弹劾他的失败,这是关键一步。

其次,立刻上书朝廷,而且一写奏折就是两封,同时发给咸丰皇帝。

篇叫做《内河水师三获胜仗折》,在这篇奏折中,曾国藩先写了在湖口时,清军水师是如何勇敢的攻击了义军的船只,详细描述了战果。接着又说,在江中的大船突然遭到袭击,清军水师“奋力抵抗”,甚至还使出了浑身解数,这样才击退了很多“敌人”,但是因为客观原因,虽然激烈的战斗但是还是有损失。

再接着,曾国藩说回到在都昌城的时候,义军又来进攻,曾国藩率领清军进行了殊死战斗,以胜利告终。在奏折的末尾,曾国藩说急速船只士兵,计划继续进攻户口,丝毫不会放弃,还写了“伏乞皇上圣鉴训示”。

第二篇叫做《水师三次获胜两次败挫折》,在这篇奏折里,曾国藩又再次提及九江府战役中的细节,不但说了三次胜仗,还详细说了石达开的两次偷袭。其中关键是写出了,虽然受到偷袭,但是手下各个将领奋勇搏斗,自己泰然指挥, 虽然全力一搏,但是仍然因为船只被点燃,士兵不听号令,导致了失败。

曾国藩写:

而外江老营两次为该逆所偷袭、实堪愤恨,皆臣国藩调度无方所致,应请旨饬部将臣国藩交部严加议处。

意思是虽然有胜仗,但是也有失败,而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被偷袭所致,曾国藩对此非常愤慨,承认自己的指挥失误,请皇帝把自己交给刑部严办。接着写,请皇帝一定要重重抚恤那些死去的将领和战士。

咸丰读完奏折,给曾国藩的上谕是这样回复的:

但江舰板重。小船不能相辅。以致逆氛顿炽。两次被贼袭营。办理未为得手。曾国藩自出岳州以后。均能与塔齐布等、协力同心。埽除群丑。此时偶有小挫。尚与大局无损。曾国藩自请严议之处。著加恩宽免。

在这里,咸丰对曾国藩上书的奏折进行了总结,说因为大船小船不能相顾,这才导致了被袭。曾国藩自从出了岳州以后,一直与部下同心协力,虽然有点小挫折,但是无损大局,这次失败不该怪你,请罪的话就免了吧。接着,咸丰帝还布置了救援任务,让曾国藩继续步步为营的展开行动。

现在看来,曾国藩的两篇奏折写的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他既没有把胜败写在一封奏折里,也没有每篇奏折单写胜了或者败了。而是两篇里都写了胜仗和败仗,只是主次不一样而已。这么做的目的是即分散自己的罪责又怕咸丰只看其中一封,所以两封进行了遥相呼应。

虽然在两封奏折里,曾国藩写了败仗的事实,又写了请罪的话语,可是里外都反应这当时的情况,一直是“实属无奈”,一直是“奋勇抵抗”,最终才是这样的结果。这里说的很明白,如果没有曾国藩的坐镇指挥,没有众多将领的努力,结果必定比现在还要惨上十倍不止。所以,虽然失败了,可是曾国藩已经尽力了,而且表现已经非常好了。

看到这里,咸丰当然无法真的去责怪曾国藩了,而曾国藩也不怕其他同僚弹劾他,也不怕他们的奏折里写曾国藩的失误,因为曾国藩不但把参与此次战事的人写的都非常勇猛,更是把“事实”写的很详细,而且最终还自己请罪。这一招让其他人都说不出什么,咸丰帝更是要替他开脱几句好话。

虽然大败,但是曾国藩可以反败为胜,这其中看出了他太多的眼光和策略,也看出了曾国藩为人的缜密和心思的巧妙,更看出了曾国藩的情商之高和为人处世之细了,不愧被后世称为“完人”,看来真的一点都不为过了。

曾国藩在清朝官场可以沉稳的屹立不倒这么多年,这与他独特的眼光和智慧的思维是分不开的,有了这种巧妙的思维,就像有一位 的“智囊”随时跟在他的身边,帮助他在处理大小事务时,可以得心应手,运筹帷幄。

曾有细心的下属发现,曾国藩很爱看书,尤其是他的书桌上常年摆放这一套叫做《智囊》的明代书籍。这套书是冯梦龙收集了1多个古代智慧故事后,编写而成。曾国藩日夜常常捧读,也许这就是在他扭转败局,反败为胜的灵感来源。

常读书确实可以让人眼界开阔,而常看有趣的智慧故事一定可以给人以智慧上的启迪。现代缤纷多彩的社会中不乏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用巧妙的思维来解决,相信一定可以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和期望的结局吧。

后人早已吧冯梦龙的《智囊》进行了翻译和注释,如果对白话注释版的《智囊全集》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的图书即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39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