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精兵强将的南宋为何能击退完颜亮的六十
绍兴三十一年(年)八月,在几番挑拨,南宋都无动于衷的情况下,金废帝完颜亮终于按捺不住,公开撕毁宋金盟约,挥师南下。为了踏平宋朝,完颜亮调动了六十万大军,对外宣称“百万大军”。
一时间,金军分兵四路,西路军攻川陕,中路军攻荆襄,东路军攻准西,还有一支水军从海上进攻,直捣临安。
除了全线进攻外,完颜亮还特别强调军纪的问题。他再三告诫全军,此次出征,不许焚烧一所房屋,不许滥杀一个南方百姓。因为此行的目的,是要统一天下,而不是来这里“打草谷”。灭亡了宋朝后,这些房屋都会变成自己的不动产,而这些百姓,也会变成自己的子民。
倾国来袭,态度明确,完颜亮此行,真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面对金国的大兵压境,赵构尽显“皇帝”本色,他二话不说,立刻颁布了道手谕一一大事去矣,“欲散百官,浮海避敌”。
当时,左相陈康伯收到这封手谕后,气得语无次,一把火把这个手谕给烧了。
得知手谕被烧,宋高宗竟然还生气了,他找来陈康伯,当面质问道:“说,为什么烧我手谕?”
这个问题,您竟然还怪我!
结果,在陈康伯的一顿争辩下,宋高宗又怂了,他不再追究陈康伯烧毁手谕的事情了。但是,宋高宗还是不改初衷,仍旧“欲散百官,浮海避敌”,执意逃跑。
见皇帝如此执迷不悟,御史吴芾豁出去了,他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彻底堵死了宋高宗的嘴。这句话就是:“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
事已至此,是进是退,您自己看着办吧!
就这样,在群臣的劝慰和威胁中,宋高宗只能强打精神,调兵遣将,与金人决一死战。
虽然宋高宗没有跟金人开战的觉悟,骨子里也害怕金人,但战争的局势,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悲观。毕竟整个战场的局势,对宋军有利。
简单来说,在吴璘的防守下,金军的西路大军根本无法进犯川陕一步,他们被打得灰头土脸,全线溃败。同时,宋朝荆襄一代的防线也固若金汤,金军在这里损失惨重,只能惨败回营。
至于那个被完颜亮寄予厚望的金国水军,还是忘了他们吧。在唐岛海战(也称胶西海战)中,不熟悉海战的他们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被宋军水军统帅李宝打得全军覆没,无一生还,而这支水军正是二十年前惨死的岳飞组建的。
经过了一系列的战斗后,完颜亮精心谋划的四路大军,有三路大军全线溃败。只剩下他统率的东路大军,还在做殊死一搏。
但是,即使御驾亲征,孤注一掷,这支大军的推进速度也并不让完颜亮满意。
因为,他根本突破不了宋朝的长江防线。
虽然当时,宋朝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已经死的死、赋闲的赋闲,但宋朝还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成了这个帝国的擎天一柱。这就是之前在顺昌一战中大败完颜兀术的老将一一刘锜。
刘锜在前线虽然吃了几个败仗,但他不愧为一位百战之将。知道在平原上无法抵御金人后,刘锜立刻龟缩防守,全线死守长江防线。
刘锜的目的很简单一一饮马长江,随便;但是,甭想踏过这条“绝望河”一步!
被死死抵挡在了长江北岸后,完颜亮终于明白了曹操、苻坚的心情,更明白了当初梁王完颜兀术的苦衷了。
杨坚、赵匡胤,你们当年是怎么过去的呀?!
面对这条“绝望之河”,完颜亮使尽了招数,都毫无办法。金国与宋朝的战争,也变成了僵局。
孰料,就在完颜亮前线受阻时,他的后院竟然着火了。当时,完颜亮突然收到了一封金国皇帝发来的圣旨,声称要替天行道,讨伐逆贼完颜亮!
完颜亮不是金国的皇帝吗?这位突然冒出来的皇帝,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新登基的天子,就是金国第五代皇帝,人称“小尧舜”的金世宗完颜雍。
正隆六年(年)十月八日,在士兵们的簇拥下,完颜雍在东京辽阳城登基称帝,成了金国第五代皇帝,是为金世宗。金世宗即位后,立刻下诏书废黜完颜亮。
收到这封诏书,完颜亮立刻就慌了,说我还是下手晚了,没把这个小子弄死,オ引来今日之祸。完颜亮虽懊悔不已,但事已至此,只能寻求解决的办法。
完颜亮下令严守消息,不让士兵们知道此事,以免动摇军心。同时,完颜亮下令召集诸将开会,商量对策。
商量之后,大部分将领认为一一如今后院着火,要赶紧班师回营,消灭这股叛军。要不然,等叛军做大做强了,就完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建议,也是当时局面下唯一可执行的建议。然而,完颜亮反而听从了吏部尚书李通的建议,一个莫名其妙的建议。
这个建议就是:“陛下亲师深入异境,无功而还,若众散于前,敌乘于后,非万全计。若留兵渡江,车驾北还,诸将亦将解体。今燕北诸军近辽阳者恐有异志,宜先发兵渡江,敛舟焚之,绝其归望。然后陛下北还,南北皆指日而定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陛下亲自率军来到这里,若无功而返,多丢面子呀。如果我们现在撤兵的话,就会造成一种人心尽散的结果。到时候,众散于前,敌乘于后,咱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因此,现在只剩下一条路了,孤注一掷渡过长江,并将船烧毁,破釜沉舟,灭亡宋朝,然后率领大军北还,届时天下就都平定了。
虽然说这段话的人,是完颜亮的亲信李通,但他是一个“狗头军师”。他不是在帮助海陵王,而是嫌他死得太慢,让他赶紧去送命呀!
虽然一开始对于这个“狗头军师”的建议,完颜亮还是比较犹豫的,但最终他还是听从了这个建议。完颜亮下令一一全军渡过长江,灭亡宋朝本来,完颜亮差点儿就此改变了自己的悲惨命运,差一点儿就渡过长江,灭亡了宋朝。
对此,用两点说明。
第一,完颜亮选择突破长江的点,非常好。这个突破点,就是永载史册的采石矾。
前面讲过,采石矾是长江的薄弱点,那里水浅流缓,军队不仅好渡江,而且可以在那里搭浮桥。昔日,赵匡胤统一天下时,就是从采石矾造的浮桥,举渡过了长江,灭亡了南唐。可见,完颜亮选择这里作为突破口,其眼光和水平真不是一般的高。
第二,就在完颜亮打算渡江时,对面的宋军出现变故了,更增加了完颜亮渡江的概率。
原来,负责镇守长江防线的,是宋朝的老将刘锜。在刘锜的防守下,金人吃尽了苦头,没法越江半步。然而,在防守期间,刘锜突然生病了,史称“气息奄奄,乍醒乍迷”,已经病得非常严重了。最终,刘锜只能退离战场,去后方养病去了,没过多久,刘锜就病逝了。
刘锜离开后,接任者叫王权。此人号称“逃跑将军”,他畏敌怯战,竟然逃之天天了。王权逃跑后,朝廷大惊,宋高宗马上调李显忠去前线,去接替王权的职位,但调李显忠去前线也需要时间,不能让他飞过去。
此时,前任无故离开,继任者还未到来,南宋的长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真空带。群龙无首、没有统帅的部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完颜亮面对的,就是这么一群对手。
可见,凭借这个“天时”和“地利”,若完颜亮大举入侵,瞬间就可以击败这支乌合之众,一举攻破长江防线。届时,宋朝就会亡国,那百年后宋朝皇帝悲惨的漂流出海的场景,也绝对会提前上演了。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荒诞不经,他赐给完颜亮希望的同时,也让另外一个人把希望彻底击碎,只剩下了一地破碎的绝望。
这个人,当时还是一个无名小卒,叫作虞允文。
为了鼓舞士气,宋高宗命中书舍人虞允文入军营,去前线犒军。
中书舍人,类似今天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一类的官职。换句话说,虞允文根本不是将领,跟这场战役没有一丁点关系。但虞允文“好管闲事”,他进入军营后,什么都要管、什么也要问。结果,虞允文惊讶地发现,此时此刻的宋军,根本没有打仗的意识。士兵们三三两两地或聚众赌博,或喝酒聊天,根本没有操练。而且,很多土兵卷起了铺盖,准备随时跑路。反观对面的金军,都在操练武功、忙着造船,大有入侵之势。
军无斗志也就算了,更可怕的是,长江防线上本应该有十余万宋军,结果在群龙无首下,士兵大规模逃跑了,现在只剩下不到两万士兵了虞允文大吃一惊,他立刻以天子的名义召集将领们开会。将领们来到后,虞允文大吼一声道:“本官是奉命来此督军,帮助各位破敌!”
此言一出,虞允文身边的随从都傻了,有人偷偷摸摸拉了虞允文的衣服,小声道:“大人,您说错了吧,我们是来犒赏三军的,不是来督战的。咱们可没有打仗的义务。‘’
虽然随从声音很小,但还是让一些将领们听见了,他们质疑道:“大人此次前来,真是来督军的?”
虞允文甩开袖子,大义凛然道:“我就是来这里督军的。现在,朝廷已经罢黜了王权,命大将李显忠接替他的官职。在李显忠将军到来前,我暂时是这里的全军总指挥。”
李显忠将军声名远播、战功显赫,一听说他要来前线,宋军立刻安心了很多。但是,还是有极端悲观者问道:“如今,我军兵少粮缺,士气也极其低落,若此时金人进攻,为之奈何?”
听此话,虞允文大吼道:“你们可以逃跑呀!”
众将一听,大吃一惊,集体质疑道:“大人,您刚才说啥?”
在这种微妙而尴尬的气氛中,虞允文气运丹田,开始了自己振聋发聩的演讲:“害怕与金人战斗的人,可以速速离开,老夫放免你们的逃兵之罪。那些想让家人遭金人蹂蹦、家园被金人破坏的人,也可以速速离开,老夫同样赦免你们的逃兵之罪!”
此言一出,宋军集体语塞,随后爆发出了雷霆般的怒吼,大家都愿意留在这里,保卫家园、保卫自己的妻儿老小,与金人决一死战。
至此,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虞允文收编了一支士气高涨的两万人部队,成为这支部队的总指挥。處允文准备率领他们,与金人决一死战。
上天没有让虞允文等多久,很快,他就迎来了前来进攻的金人。
正隆六年(年)十月八日,完颜亮倾尽全力,率领十万大军开始渡河。然而,宋朝无敌的科学技术,给了完颜亮一记当头棒喝,让他苦不堪言。
宋军的科学技术主要有三。
第一个科技产物,当时最先进的人力驱动战船。
在唐末,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用脚踏轮驱动的战船。到宋朝时,我们更是将这个技术发扬光大。当时,宋朝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人力脚踏轮子的战场船。史称“船长三十六丈,广四丈ー尺,船高两重或三重,可载千余人。上设拍竿,长十余丈。上置巨石,下作辘轳贯其颅,遇官军船近,即拍竿击碎之”。
这种船速度奇快,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一一海船。
金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其迅如风,其飞如龙”的船,他们惊得说不出话来。完颜亮甚至惊叹道:“宋人造船的本领真是精湛,竟然能够用纸造船!”
在金人眼中,只有纸船,才能跑得如此之快。可想而知,面对这种“快如闪电、远了能砸你,近了能撞你”的船,金人损失相当修重。然而,更让金人痛苦不已的是,这种船上还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火炮,个劲儿地轰自己。
而这个武器,就是宋朝的第二个科技产物。
第二个科技产物,宋朝的火箭炮。
虽然在历史上,是元朝人将火药大批量地用在了战争上,但在宋朝时,我们也有火药武器,甚至比元朝的武器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次战斗中,虞允文使用了一种当时最先进的火箭炮射杀敌军。这种火箭炮有点像今天的“二踢脚”,或者是“二级火箭”点着火,飞出去,命中目标后爆炸,烧毁敌船。
除了能爆炸杀敌外,宋军还在火箭的尾部添加了大量的生石灰。这样来,火箭一爆炸,石灰就会喷射出来,灼烧敌军的眼睛。就是在石灰的攻击下,很多金人士兵被迫跳江了。即使他们不会游泳,也只能跳江。
第三个科技产物,神臂弩。
除了在水中给完颜亮准备了“礼物”,宋军在陆地上也给完颜亮准备了份大礼。这就是他们引以为做的远程杀伤性武器一一神臂弩。
神臂弩是一种成力巨大的弓箭,它射程远(可射三百步),威力大(三百步外贯铁甲),数量多(一次可射几箭甚至几十支箭),真可谓诛杀敌军之“必备良药”。
当时,宋军在长江防线上配备了数万个神臂弩,就等着给金人留下一个最惨痛的回忆。
因此,在海鳅船、火箭炮、神臂弩这三种武器的攻击下,金人损失惨重,他们留下了一个刻骨铭心的体会一一科学技术,真是第一生产力。
两军交战,武器虽然重要,士气更加重要。在这个方面,虞允文不仅给宋军当了一个很好的表率,更是宋军必胜信念的源泉!
虽然金军在宋军高科技武器的攻击下损失惨重,但毕竟人多势众,交战一段时间后,很多“敢死队”突破了长江,登陆南岸,开始攻打宋军。
看见这些满腔愤怒、蜂拥冲向自己的金军,宋军产生了怯战心理,想脚底抹油开溜了。就在此时,一旁督战的虞允文抽出一把刀,大吼一声,就要冲向敌军,与金人决一死战。
见此情景,大将时俊一把抓住他,劝慰道:“先生是一个文人,抓只鸡都费劲,就别去杀敌了,去了只能添乱。”
听这话,虞允文大骂道:“我虽是文人,也有上阵杀敌的勇气。不像你们,明明是武人,却像女人一样胆小无比!”
在古代,骂人的最高境界,就是骂将士是女人。昔日,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就送他女人的衣服。
可想而知,一听“女人”二字,时俊瞬间就怒了,说我乃一堂堂七尺男儿,竟然被说是一个女人,真是气炸我也!现在,我就带兵出阵,让你看看我这个纯爷们的厉害!
说罢,时俊挥舞双刀,带领手下奔赴前线,跟金人决一死战。时俊勇猛无比,杀敌无数。在这名将领的鼓舞下,宋军士气倍增,发动了潮水般的进攻,把金军杀得落荒而逃,重新把他们轰到了河里。
至此,这场改变中国历史的采石矾大战,就以宋军大获全胜、金军大败而归告终,而交战的双方,也只能迎来了各自的结局。
虞允文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到朝廷后,宋朝群臣乐坏了,宋高宗更是高兴地蹦起来了。他心想,金人呀金人,你们也有今天!看来,你们是甭想突破长江了,朕的天下也彻底安稳了。
当时,高兴的宋高宗甚至颁布圣旨,要御驾亲征,亲自去前线杀敌,以扬眉吐气一把。后来,在群臣的劝慰下,宋高宗才悻悻然地顺坡下驴,收回了成命(其实也没打算去)。
总而言之,宋朝的表现就是一个字一一爽。而金国的表现也是一个字一一衰.虞允文打得大败后,完颜亮的脸都阴得不行了,他下令开会,痛骂这些不中用的将领。
完颜亮痛骂道,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刘琦,你们打不过,还情有可原,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你们竟然也打不过,全是饭桶不成!
痛骂完,完颜亮给诸将下达了一个死命令:明日,全军必须过江,不管死伤多惨烈,都不许逃跑!小兵跑了,杀伍长:伍长跑了,杀十人长;十人长跑了,杀百人长;百人长跑了,杀千人长:千人长跑了,杀将军;以此类推,谁也别想跑。
交代完这个连带责任后,完颜亮就睡觉去了。
散会后,这些将领不约而同地聚在了一起,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沉默了一段时间后,有一个叫完颜王祥的年轻将领道:“各位都看见了,宋军防线坚不可摧,我等明日一出战,就死无葬身之地。既然完颜亮逼迫咱们去死,咱们不如反了吧。如今,新皇已在辽阳登基,他完颜亮不过是一个忤逆之人,咱们还效忠他干吗?不如杀了他,用他的首级向新天子报功,还能保住咱们的荣华富贵。”
完颜王祥的这番话,说到大家心坎里去了,于是大家群起响应。大家拿着刀,带着兵,直奔完颜亮的中军大帐。
来到完颜亮的大帐前,完颜王祥下令放箭,并率军攻了进来。完颜王祥造反时,完颜亮正睡觉呢,一听外面有动静,还有箭射进来,完颜亮发现事情不妙了。他本以为是宋军的偷袭,结果一看地上的箭矢,竟然是金军的武器装备。至此,完颜亮清楚地知道,大势已去了。
是的,一切都结束了,自己那个“率师伐国,问罪于前”的梦想,只能变成一个梦想了。而那个“三秋桂花,十里荷花”的景色,他也看不见了......
完颜王祥率军攻进来后,对着丧失斗志的完颜亮就是一刀,直接将他砍倒在地.....
为了怕完颜亮不死,几个金军将士蹲下腰,用弓弦勒住了完颜亮的脖子,直到把完颜亮的脖子勒出了深紫色的痕迹才松开手。
至此,这位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昏君”的海陵王完颜亮,就这样遗憾地离开了历史的舞台。而伴随着他的去世,无论是金,还是南宋,又将迎来自己崭新的一页。因为,在这场政变中,金国换了一位皇帝,而南宋也将换一位皇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193.html